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7节
    据程卿所知,这件事由俞三主导,崔彦和崔老爷从旁协助,甚至还有一些武将推波助澜,王大器才会死的这般干净利索。

    在程卿回五河县时,崔老爷就去前线和崔彦汇合了,上阵父子兵,父子俩在五皇子面前很是一展所长。

    俞三……唉,也不知俞三得知她和何婉订婚是什么反应,程卿难得有点心虚,转念一想,这未尝不是斩断俞三心思的好办法,俞三会知道程卿没办法回应他的心意,因为程卿会像这世上绝大部分男子一样娶妻生子。

    男孩子总要失恋一次,才会变成男人。

    道理么,程卿都懂。

    只是想到可能再也见不到俞三鲜衣怒马的样子,程卿有点惆怅。

    接连几天,程卿都兴致不高,何婉不解:

    “小郎,朝廷收复了淮南地区,你为何闷闷不乐?”

    “朝廷不用供给粮草给平叛大军了,会调用更多的物资来赈灾,我高兴都还来不及呢,怎会闷闷不乐。”

    自从程卿和何婉两人私下里把话说明白后,何婉就称呼程卿是“小郎”了,程卿也不用再那么生疏叫何婉是何小姐,而是称呼“婉娘”,哪怕是当着外人的面也是如此。

    程卿否认了自己闷闷不乐,何婉却不太相信。

    然而知道程卿的性别秘密,不代表完全了解程卿,何婉一时也没什么头绪。

    就如程卿所料,不打仗了,淮南地区没了长巾贼作乱,形势一天比一天好。

    三月初,五皇子和石总督重新回到五河县。

    程卿瞧见了五皇子,瞧见了崔彦、崔老爷,唯独没瞧见俞三。

    听说俞三跟着骆竣回京了,崔彦一见程卿就恭喜她订婚:

    “伯母若是知道了,一定很高兴。你是我们几人里年纪最小的,没想到第一个成亲的人是程珪,你会是第二个!”

    崔彦恭喜程卿,程卿含糊:“婉娘还要守孝呢,没那么快成亲。”

    崔彦一拍脑袋,“你等等,差点忘了一件事。”

    崔彦拿出了两副袖弩。

    一副是程卿送给他的,一副是程卿给俞三的。

    崔彦那副,在长达数月的战事中早就射完了几只弩箭,这一副袖弩,不仅让崔彦救了五皇子一次,崔彦还救了他自己两次。

    另一副是俞三的。

    俞三的那副,熠熠如新,一只弩箭都没使用过。

    “这东西太精巧了,恐怕不易打造,我的是用完了,我也不敢把它随意丢弃,怕别人捡走了仿制,至于另一副,是俞显让我替他还给你的。”

    程卿接过袖弩,状似随口一问:“俞三还有没有别的话让你带给我?”

    崔彦摇头。

    “他只是让我感谢你,别的什么也没说。等你回京城了,大家都能见面,这次在淮南共经生死,我居然不像以前那么讨厌俞三了,他这个人是真性情,喜恶分明,比那些伪君子强。”

    程卿用指腹摩挲着俞三托崔彦还来的袖弩,没说话。

    崔彦打量程卿的神色,小心翼翼问她:“你和俞三是不是在濠州闹了什么矛盾,你订婚的消息传到军中,我看俞三就不太痛快。”

    程卿收起袖弩。

    “不算什么大事,等回京城再说吧。”

    程卿猜的没错,五皇子带队在整个淮南转了一遍,将淮南的情况写成奏折上报皇帝,四月里,久旱的淮南等来了承平十一年的第一场春雨。

    春雷阵阵,多少流民在雨中嚎啕大哭,任由雨丝淋湿自己。

    春雨一下,淮南的旱情结束有望!

    朝廷再颁布些鼓励民生的政令,淮南慢慢就会恢复生机。

    清理了长巾贼,旱情结束有望,石总督和五皇子等人才开始清算后账。比如程卿之前怀疑和水匪勾结的淮安知府,被石总督抓到一些证据,连长巾贼围攻淮安城都和淮安知府有关系,石总督当然不会放过淮安知府——二月里,石总督的独子没熬过去,英年早逝。

    若是长巾贼不攻破淮安城,石少爷就不会因为组织人手御敌而病倒,石总督也不会白发人送黑发人。

    丧子之痛让石总督变得非常有攻击性,淮安知府自然就被石总督挖出来收拾了。

    淮安知府都倒了,像严巡检那样的小喽啰更逃不过,以前屡剿不尽的水匪,被石总督派人一锅端了,倒是替程卿解决了后患。

    淮南的局势平定了,道路畅通,程卿才收到两封家书。

    一封是孟怀谨写的,孟怀谨说程卿在淮南的所作所为他已尽知,程卿虽未带兵平叛,却提出了安置流民的方法,各州府按照程卿在临清城和五河县的措施做,将逃荒的流民尽数收留,并没有出现流民大规模涌现京师的情况。

    程卿用强硬的手段防疫治疫,染病的流民生存率有十之六七,这在列朝列代是绝对没有出现过的。

    就凭这两样大功,程卿回京后官复原位是最基本的,皇帝不加封程卿,绝对会寒了其他官员的心。

    孟怀谨在信里说等她回京,盼她速归。

    第二封信,是柳氏写给程卿的。

    之前程卿被皇帝撸了官职,茂国公府派人上程家商议了程慈和孙栩的婚期,就定在今年六月。

    第552章 :山高路远,大人珍重(1更)

    四月中旬,五皇子接到旨意,启程回京。

    程卿却没有回京的打算,反正五皇子接到的圣旨里,也没有点程卿的名。

    五皇子哭笑不得,“你不要和父皇赌气。”

    “殿下,草民不是赌气,草民要陪未婚妻回南仪安葬祖父,去年殿试后,草民自己也想回乡祭祖,一直未能成行,这次就两件事一起办了。”

    程卿的理由很正当,别说五皇子,就是皇帝也不好拦着程卿尽孝。

    五皇子恭喜程卿订婚,还说到了已逝的何老员外:

    “何老是为了淮南赈灾而染病,此事本与何老无关,他掏银子出力样样不落于人后,我一定要在父皇面前为何老讨一个追封。”

    程卿笑着道谢。

    心里没有报太大希望。

    为狗皇帝办事的官员,待遇也就那样吧。

    何老爷子是一介商贾,为了赈灾而死,狗皇帝会触动吗?

    或许还会觉得是应该的,庶民为天子分忧是本分,商贾又比普通百姓还低人一等,能参与到赈灾这样的大事中是荣幸。

    程卿不在乎。

    因为她知道,何老爷子愿意来五河县,一开始是为了她,后来是老爷子自己想帮城外的流民,老爷子做的事依从本心,求得是问心无愧,本来也没指望过得到朝廷的嘉奖。

    淮南这场旱灾,为朝廷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仅仅是赈灾,朝廷前后拨粮共计六十万石,拨银40万两,从长巾贼手里收复淮南又兴兵动众耗费巨大。

    而且淮南要休养生息,朝廷未来两三年不仅从淮南地区收不上赋税,还要继续贴补淮南,让淮南尽快恢复耕种,淮南的天灾和人祸,让朝廷的财政压力更大了。

    不过皇帝从祖陵中得到的金砖,足以弥补淮南旱灾的财政支出,就是不知道皇帝会不会把金砖充入国库……

    除了朝廷拨粮拨银,民间募捐也有不少。

    运河沿岸捐银的富商。

    捐粮的俞家。

    何老爷子陆陆续续拿了十几万两银子。

    包括被程卿逼着捐了十万两银子的荣九,被程卿打劫了不义之财的许老爷。

    还有买低卖高,从长巾贼手里赚钱,反手又把赚来的银子回馈受灾流民的崔老爷。

    甚至连藏头露尾的萧云庭,都运过十几车药材来五河县。

    没有这些民间力量,仅靠朝廷调拨的60万石粮食和40万两银子,根本就不够。

    五皇子一行人启程回京后,程卿也要陪何婉将何老爷子的骨灰送回南仪安葬。四月下旬,时疫基本被扑灭了,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靠程卿从京城带来的几个大夫,到了后来,很多大夫从淮安、扬州等地赶来,有些老大夫满头白发,是由儿孙护送,坐着牛车过来的。

    程卿对狗皇帝失望,对整个大魏不算失望,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好人有坏人,大灾大难时,才能看得清人性。

    总的来说,淮南的旱灾造成许多人死亡,侥幸活下来的,也要面临生临死别、家破人亡之苦。

    但也有许多人得救了。

    不是程卿狂妄,她觉得自己的尽责尽力,让一些原本会死的流民活了下来。

    她为什么有机会救人,凭什么让别人配合她救灾?

    后期可以说是靠人格魅力,前期靠的却是官员的权势。

    有权势的人一个善念,就可以挽救无数条命,一个恶念,这可以收割许多人命,这就是封建帝制下的大魏——要不怎么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呢!

    程卿离开五河县那日,启程的时间特别早,那一日,飘着濛濛细雨,天还未亮,程卿一行人就悄悄出城。

    程卿不想让人送。

    车队离开五河县,一直到了流民们新修筑的河堤处,程卿才马上看见密密麻麻的人影。

    这些人都没有弄出响动,在细雨中,望着程卿一行人渐渐远去。

    忽然有人扯着嗓子大喊:

    “程大人,山高路远,您要保重!”

    程卿终于忍不住回头,冲着送行的人群挥手:“都回去吧。”

    “哎,小人们这就回去。”

    “大人多保重!”

    “小人愿大人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何小姐也要多保重,小姐人美心善。”

    “小磐姑娘,我们都记着您……”

    马车里,小磐把车帘掀开了一条缝,被清晨的冷风一吹,又赶紧放下。

    何婉笑着问她,“小磐,我把你送给程卿,你还怨不怨我?”

    小磐使劲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