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2章 高奏凯歌
    田单的要求,使赵威后和平原君也认识到廉颇于赵国的重要性。

    弃大将有如自毁长城,于是平原君不惜三进廉颇府苦苦恳求。

    依着门客们还要提条件,不想蔺相如派人来只说了一句话,廉颇便一跃而起跑到平原君府。

    立接帅印直赴校场,竖起大旗、擂鼓点兵,不待日落便已率军出城迎敌。

    应该承认,乐乘还是有“两下子”的,虽然屡屡向威后告急,却始终拒敌于国门之外。

    秦将白起因受穰侯魏冉的政治牵连,虽然仍被留用,却已受到歧视。

    此次勉强领兵攻赵,表面上还是威风凛凛,内心里却提不起精神。

    当对方慑于他的威名不敢拼死抵抗时,他的战车还能滚滚前进势如破竹。

    遇到乐乘后,便进入“相持”状态;

    接到廉颇为帅增援的消息后,他就已经开始考虑怎样“体面”地撤军。

    田单用兵,素称“神鬼莫测”,仿效“围魏救赵”。

    他指挥的援赵之军并没有从正面攻击,而是悄悄地越过齐赵边境、赵魏韩边境,突然出现在秦军的后翼。

    目的在于与廉颇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铁围合成,白起便是有三头六臂也难逃全军覆没之灾。

    幸亏白起老奸巨猾,从不肯把全部兵力都投入一线做孤注一掷。

    便一面命令后卫部队抢占有利地势,一面急速收回前线向后方靠拢,使分散的力量又聚成一个铁的拳头。

    白起指挥的部队虽处败势而不溃,田单不敢贸然出击,而且他的任务只是救赵之围。

    秦军既退,他也没必要去穷追困兽死拼。

    让过锋头后才尾追鼓噪,掠了一些老弱残兵和白起有意丢弃的辎重,便高奏凯歌与廉颇会师。

    两次失败对秦昭王和范雎是挫折、也是教训:

    “阏与之战”使他们看到赵国的力量不可低估;

    齐军援赵,更让他们认识到必须通过“远交近攻”来瓦解各国间联合的重要性。

    秦王不以成败论英雄,仍然坚定不移地推行这个战略方针。

    重新调整部署后,又派出大量使臣,频繁往返各国之间。

    不但楚、燕,就连曾为敌的齐国、衰弱的韩国,也都感受到秦王洋溢的热情。

    但“攻”是“交”的孪生兄弟,而且“弟弟”的微笑,只是为了配合“哥哥”的征伐。

    秦王望着铺在案上的地图:

    “丞相之意攻谁?”

    赵国实力不弱,又与各国联系较多;

    魏是最近的邻国,以目前的实力也抵不住秦军全力一击。

    而且因对秦奴气十足很为各国鄙视,确是一个理想的攻击对象。

    秦王虽是在征询范雎的意见,其实已经锁定这个目标。

    坦率的说,范雎对“祖国”并没有顾惜之情,但让他感到顾忌的,却是信陵君。

    虽然现在信陵君与安釐王的分歧已越来越大,其间还填充了很多疑忌,使信陵君处于受压抑的苦闷中。

    但魏国一旦面临灭顶之灾,他却绝不会袖手旁观。

    必定全力以赴、义无反顾,即便不能力挽狂澜,也要死而后已。

    他终究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无论如何,范雎都不能亲眼看着他走进毁灭的深渊。

    所以不禁叹口气。

    范雎公开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后,曾向秦王坦述了信陵君对自己的援救之恩。

    所以秦王能理解这一声叹息:

    “先生可是顾虑与信陵对敌?”

    范雎点点头,但他却不能给秦王留下对信陵君怀有私情的印象。

    在那个年代,商鞅不惜用诡计欺骗昔日于己有恩的老友公子卬只是“因公废私”,而不被社会舆论所批评。

    但若“因私废公”就要受到严厉的谴责,为世鄙弃。

    所以范雎只从“国事角度”来做解释:

    “臣深知信陵为人,攻大梁必以死相拼,其一人固不畏,然三千门下齐不惜命,却抵得上数万大军,实不可忽视;

    而且信陵结交遍天下,各国君相也敬而慕之,危急之时振臂一呼,臣恐怕又激出‘合纵’之势。

    以秦之力击一国有余,敌六国则不足,所以‘合纵’至今仍是我们的潜在威胁,而信陵做为侠义之雄已具有这种凝聚力。

    臣以为攻魏之前须先解决信陵君。”

    秦王垂下眼皮不再看范雎:

    “先生可同意派大内高手去除掉他?”

    范雎摇摇头:

    “他自己就是百人敌,与师弟辛环合手,千军万马中可纵横自如。

    更何况三千门客中藏龙卧虎深不可测,臣恐大王的高手能入而不能返,

    大王何不先派人去试探?”

    秦王也摇头:

    “打草惊蛇有害无利。”

    忽然又笑了:

    “其实寡人也敬爱公子是个英雄,不愿伤他,何不交个朋友?

    告诉他,攻下大梁,寡人与他平分魏土。”

    范雎还是摇头:

    “他以侠义自居,岂肯卖主求荣?

    就是把整个魏国都给他,恐怕也不会同意与大王合作。”

    秦王抬起眼睛凝视范雎:

    “以爱卿之见,莫非这信陵不可屈、魏国不能得吗?”

    范雎感觉到在秦王的微笑眼光中隐现着一丝寒意,却承受了秦王的不满,对秦王的质问表示同意:

    “臣确是认为信陵不能为外力所屈服,必将成为我大秦一统天下的重要障碍。

    所以一掌相柄后就派人卧底大梁,通过暗中活动,借安釐王自己的手把他从魏政中消除。

    目前他与安釐王的关系日趋紧张,说明我们的计策已产生效果。”

    范丞相确是深谋远虑忠心为秦,昭王的心中升起暖意,眉头却皱得更紧:

    “安釐王废黜信陵君后,他人还在、心不死,会不会继续与我作对?”

    “到那时他就不可怕了。

    安釐王弟、信陵君,握军政大权时可以号令全国、影响诸侯。

    一旦废为庶民百姓,一匹夫耳,谁还肯把他当碟菜?

    而且无权无势无财后,三千门客必作鸟兽散,堂堂大秦又何须再惧一个魏无忌?”

    秦王点点头:

    “此策稳妥。”

    但眉头仍不舒展:

    “可惜收效太慢,寡人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江山一统,不愿久等。”

    范雎一时语塞,也深深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