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节不能让青鱼身上留下伤痕
    第四节 不能让青鱼身上留下伤痕

    这次,胥大海一到东洞庭湖里,他不顾卜思源的反对,就把全大队所有的渔船分组搭配。

    他再看哪个组的湖场好些,产量高些,就把其他组的渔船也集中到这个湖场。

    卜思源则另有一套,他对人就说:他胥大海不就是个民兵营长,连党员都不是,仗到摸黄春江的螺拐摸得好,把他当后台,不把我卜某人放在眼睛角角里。你做得初一,我难道就做不得十五。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愿意听我老卜指挥的,就不要加入他的什么组不组,按自己一家人一条船的搞就是了。出了问题有我在。怕什么?什么都不要怕。

    此时,渔船都集中到君山脚下的鲤鱼湖。

    杨春初、李幺秀撒下的三层网卷起一阵水花,网到了一条大青鱼,看样子大约有四五十斤重,而且是雌性青鱼。不能让青鱼身上留下伤痕,必须完好地捞上船,安全地运回春柳湖,到明年春天孵化季节,足可产下几百万尾鱼苗。

    李幺秀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体毛病,不顾寒冷,勇敢地跳进湖水,抱住青鱼的头,轻轻地抚摸它的脊鳍、背鳍、尾鳍,就像哄怀里的婴儿入睡。

    青鱼不再发犟,乖乖地听从她的摆布。

    杨春初在渔船上接应。

    当青鱼出水的那一刹那间,它仿佛发现了自己的危险,猛地从李幺秀怀里挣脱,跌入湖水里。

    一旁捕捞的柴火佬看到了,赶紧划着渔船过来帮忙。

    两条渔船,四双大手,巧妙地把青鱼捞了上来。

    柴火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放声高唱:

    自从得了血吸虫病,

    打鱼就像掉了魂。

    开刀切除痺块后,

    湖边枯柳又逢春。

    这时,胥大海驾着渔划子过来检查,眼睛盯着那条大青鱼,满脸布满了喜悦之情。

    他朝杨春初、李幺秀、柴火佬竖起大指拇,赞不绝口。

    他把流动红旗交到李幺秀手里,要她插在船头上,并从酒桶里倒出两坛酒,约有10来斤,交给杨春初,说是对这个捕捞小组的特殊奖励。

    胥大海又拿出一只大海碗,倒上满满一碗米酒,递到杨光明手上,说:

    “柴火佬!这是我代表春江哥对你所作贡献的奖赏!”

    杨光明双手接过,一仰脖子,只听咕咕咕一阵清脆的响声,那满满一海碗米酒,从他毛茸茸的双唇之间,顺着食管,飞流直下,进入了他的肠胃深处,激起了层层大浪。

    他敞开喉咙,放声高唱渔歌:

    狂风卷起我不怕,

    巨浪来了战胜它。

    天大困难一脚踩,

    多打鲜鱼交国家。

    红霞从湖那边一朵朵飘起。

    远处朦朦胧胧的湖面上白帆移动,船头船尾,桨叶像鸟儿展翅。

    晨雾飘散了,看得清一条条渔船从湖心疾驰而来。

    船与船相连,排列数丈远,鱼咬尾似的驶进柳毅井旁的渔港。

    渔民的早餐,与工人农民相比,起码要晚两个小时。

    捕捞丰收了,每个渔民的肚子里却饿到了极点。

    渔民湖上捕鱼用餐,最缺的是新鲜蔬菜。

    刮北风的日子里,浪从岳阳城下卷过来,夹带着城里人洗菜漏掉的菜叶,或是择出扔弃的老菜梗,漂到君山脚下。

    渔民们就顺着浪,捡拾菜叶菜梗,放进鱼汤里煮了吃。那味道简直说不出的鲜美。正如柴火佬所说:

    “饥了糠如蜜,饱了蜜不甜。只有鱼肉,没有蔬菜,吃饭就吃不出味道。”

    柴火佬知识丰富,出口成章,表达方式极具幽默感。

    此时他借助酒兴,讲起笑话来更是滔滔不绝。

    他讲的笑话无论引得多少人大笑,他本人则从来不笑,总是一本正经。

    他讲到渔民捕鱼,看起来是个体作业,其实非常需要团结协作。他说:

    “寡妇生儿子,靠单干是不行的,总得有人帮忙才成。”

    他感叹一对渔民夫妇既节约,又恩爱,他是这样表达的:

    “过年那天,两口子称了半斤肉,砍成三砣,吃到正月初四那天,还没有吃完。”

    他夸奖人知识丰富,仅用一句话高度概括:

    “地下的事晓得完,天上的事晓得一半。”

    他赞美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的本领,仅用了两句话就刻画出武功盖世,胆气过人的生动形象:

    “能打天上张口雁,枪挑鱼儿水上莲。”

    他奉劝下湖捕鱼只往好处想,对困难毫无思想准备的年轻人说:

    “不要半夜里做梦吃蜜糖,想得甜。”

    他如果在湖上遇见熟悉的渔民,哈哈一笑说:

    “饭蒸里伸出脑壳来,是熟人哟!”

    平时他蛮嘻,一旦来了脾气也蛮狠。有了矛盾,同他对不得。不与他对着来,他过了气头上那阵阵儿就好了。

    他的脾气是偶然之间来,像吃得人。

    他又蛮关心人。那次来大风的那一回,他帮李福华等几个姑娘安好棚,靠好船,帮助躲过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