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尔西听懂了歇洛克的弦外之音, 是问她要不要一起去约克郡过圣诞?
犹豫了三秒,凯尔西笑着说,“当然, 圣诞节能温馨渡过很好,但今年我觉得平静更重要。”
怎么能平静?
呆在家,是最好也最简单的选择。
“也对。”
歇洛克似乎云淡风轻地接受这个答案, “前段时间的忙碌, 让人现在更想享受平静。”
凯尔西点了点头, “是的, 您理解正确。”
两人看着对方, 一方邀请的原因不难猜测, 而另一方谢绝的理由或许仅仅想宅在伦敦, 或许是还没有做好同往福尔摩斯老宅的准备。
索性邀请与谢绝都藏在隐晦的言辞中,让屋内的气氛不见尴尬。
歇洛克只是有一点点遗憾,但很快微笑,凯尔西只是谢绝了今年的邀请。
圣诞年年有, 今年没有一起, 还有明年,甚至还有往后很多年。他也就准备先回家,正要告辞却听凯尔西开口。
“虽然平静很好, 但太冷清也未免不美。”
凯尔西没有更改决定, 只是提出另一建议, “不知您是否赶时间,要不要一起让今年的圣诞节增加些热闹?”
歇洛克也不遗憾了, 想听听凯尔西提议一起做什么?
十分钟后。
歇洛克回家放好礼物再下楼, 两人就在他家楼栋大门口站定。
“杰瑞, 这就是你所谓能给圣诞节增加些热闹?”
歇洛克扫视周围, 目力能及之处,空中与地面全是雪。面前更有一团尚未彻底成型的雪球。
此时,凯尔西继续滚动雪团,将它越滚越大。
显然是要堆雪人。
“对啊。要热闹就要人多才行。没有活人,那么雪人也一样。”
凯尔西说得理所当然,虚指一圈,“那些楼栋门前也有雪人,可见并不是我独自如此认为。”
歇洛克:幼稚的提议!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幼稚的杰瑞!
凯尔西:我幼稚,我自豪!
雪花纷飞,两人面面相视。
凯尔西先放缓了语气,“汤姆,你将要离开伦敦,真不堆一个雪人让它留在蒙塔古街过节?
放心,我能替你照看它们。推开窗,我就能确定t与j的状态,99%的可能会让它们平安喜乐地渡过圣诞夜。”
t&j,两只雪人的代号都起好了。
“好吧,我堆雪人t。请别误会,我并不热衷这种幼稚的事。只是勉勉强强来照顾你的雪人j,不让它一个可怜兮兮地孤零零站在门口。”
歇洛克如此说着,已去选择未被踩踏的洁白积雪。
半个小时。
雪冷冷清清地落下来,街上的两人经过一番滚球运动,身上微有薄汗。
最后加上胡萝卜鼻子、树枝双臂等装饰,两只雪人正式堆成。
就见t&j像模像样地并肩而立。
正面朝向马路,似在祝福又似在审视每一个经过的行人。
“和打蝴蝶结不同,现在我能确定一件事。”
歇洛克对着两只雪人满意地点头,引以为豪地对凯尔西说:
“我堆的t,无可置疑是整条街最靓的雪人。杰瑞,承认吧,你堆的j也不得不退居第二。”
凯尔西微笑,「哇哦!这就是一点都不幼稚的汤姆。」
歇洛克点头,「谢谢肯定。我,一位成熟的福尔摩斯。」
两人一番眼神交流,又齐齐看向两只雪人。
t&j靠得很近,它们的树枝手相互触碰,仿佛能正大光明地相依相偎。哪怕融化,它们也会汇成同一滩雪水。
有的事,人尚未能达成,雪倒是先行一步。
歇洛克微笑,这样也不错。凯尔西隔着窗户就能望见雪人们的模样,算是一种圣诞节另类相伴。
“晚上好,班纳特先生,福尔摩斯先生。”
凯尔西的房东老金森拎着大包小包回来,正看到两只刚堆成的雪人。“它们真可爱。一路走来,我见过的其他雪人都不比你们的作品。”
“谢谢夸奖。”
“多谢夸奖。”
凯尔西与歇洛克说着想到什么,就看了彼此一眼。很好,应该是想到一块去了。
“金森先生,您能帮我一个小忙吗?”
凯尔西请房东放置好那些包裹再上街一趟,“请帮忙拍两张照片,留下我们与雪人的合影。”
“没问题。”
老金森一口答应。“你们是找对人了,整条街上我的照像技术是数一数二。”
那是当然,老金森是照相馆的照像师。
不多时,歇洛克从楼上取来照相机与略微笨重的闪光照明设备。
老金森稍稍摆弄就熟悉了,又架好闪光设备,示意两人可以随意摆造型。
‘咔嘭!’ ’咔嘭!’ ‘咔嘭!’
一张、两张、三张,有分别站在雪人两侧,有从雪人背后扶着其肩膀,有席地而坐在雪人前方……
一卷十二张胶片,全都拍完才结束。
金森很满足地收手,将照相机交给凯尔西。“感谢胶卷的发明,结束了以前扛着感光湿片箱的日子。需要我冲印吗?”
“谢谢,不必麻烦了。照相馆要到元旦后再开业,我能想其他办法。”
凯尔西再次感谢老金森,也感谢历史的偏差性,让胶卷的发明时间与她曾经的世界不同。
三年前由发明于东方大陆的胶卷,已经传向世界各地。
尽管拥有照相机的人并不多,但有财力的人都选择将照相机更新换代,换成了便于携带的新款。
送走了老金森。
凯尔西拿着照相机,歇洛克提起闪光设备。
凯尔西笑着轻轻拍了拍照相机,“我会去学校冲印,你元旦后回来拿。明年见。”
“好,那就明年见。”
歇洛克本来还想多加一两句祝福,但又作罢,不希望引起奇怪的气运变化。
两人在雪人边分别。
各自回家,第一件事都是清洗双手,擦干净后打开收到的礼物。
出奇一致,两人送给对方的都是一副小羊皮手套。
翌日。
雪,没有停。
从上周起,大学各院就已陆续放假。
也亏凯尔西有实验室钥匙,趁着实验楼未全封闭,将照片先印了出来。
今天她拎的手提箱稍大,不只用来装照相机与相片,还有一些圣诞礼物。
主要不能忘了下午去找导师爱格伯特,而黄昏时分在去俱乐部将糖果礼盒送给迈克罗夫特。
校园冷冷清清,爱格伯特的办公室竟也如此。
凯尔西进入后有些诧异,书架居然被腾空了,而办公桌上的照片摆件也都不见了。
“是不是有点意外?”
爱格伯特示意凯尔西坐,很明显远非互赠礼物说几句祝福的架势。“其实收到消息,我也有些意外,但还是深思熟虑做出了决定。”
十年前,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
这些年陆续有大学或高等学院建立。
爱格伯特说起一年半前在纽约市创立了兰斯特大学,它与伦敦大学建立了互助合作关系。
“兰斯特校长希望我能去支援几年,帮忙带一带经济学院。”
爱格伯特早有耳闻相关消息,但最初他拒绝并推荐了另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谁想到那位上个月重病一场,必须静养一两年,不宜长途跋涉更不宜劳累过度。
爱格伯特考量再三同意了,等过了圣诞冬假就去纽约。
他能说走就走,但带的学生就不一样。关系不够近亲的,直接分配给别的教授。关系好些的,要是想和他一起去美国也行,学位算两校双份,用为此不忧心。
19世纪中后期,各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不同,但以科学而非神学为中心的教育都在摸索发展中。
其中有些学校是凯尔西上辈子耳熟能详的。
也有另一些比如兰斯特大学,比如东方大陆的几所学校,是这个世界独有的。
不论哪一种情况,能参与到大学学院的初创建立期,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经历。
爱格伯特正提起此事,“班纳特,我知道你有提前毕业的打算,但一直没有聊过你将来的事业规划。
哦!你的教授知道那恐怕与经济学无关,但又是什么呢?只是成为一个神探吗?”
凯尔西微微点头,却又不只于此。
就听爱格伯特说,“由己及人,我希望建立一套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为世人认可。当今世界范围内尚未创立侦查学专业,所以我大胆猜测你也会想要普及一套规范的刑事调查标准。
如果我猜得对,那建议你不妨去纽约帮我搭把手。趁着年轻,多去外面闯一闯。”
“教授,您说得对。”
凯尔西知道提出较为完整的侦查理论体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过人的名望、相辅相成的大环境,也要有广泛的人脉。那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希望能在中年完成。
去纽约,参与到兰斯特大学学院的建设中,是一份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最难得的是能广结人脉。
凯尔西却没立即同意,先收下了厚厚的资料文件,等元旦后再给回复。
告别爱格伯特,凯尔西去了第欧根尼俱乐部。
迈克罗夫特也没让她空手而回,不仅回赠了一盒糖果,顺带转交了一封邮件。
邮件从哪里来?
是美国。或许要问怎么又是美国。
m教授去了美国,保罗·古德曼也去了美国,现在爱格伯特也准备去美国。
这次的信又从美国而来。
只不过寄信人其实遥在意大利监狱。
琼·斯帕达,三角交换毒杀案的凶手之一,斯帕达家族的最后一人病死在狱中。临死前,她给美国的乔·史密斯教授写了一封遗书。
乔·史密斯,正是凯尔西扮演的角色,经由迈克罗夫特布置安排成了一个确实存在的身份。
这封遗书飘扬过海到了美国,再由美国转送回英国。
回到家,凯尔西先拆开了一层套一层的信封。
她隐有预感,琼的遗书或许能揭开一个谜底——当时的三角毒杀案引导者,斯沃博达为何轻易认罪,毫不反抗地进入了伊夫堡监狱服刑。
**
圣诞夜在大雪纷飞中过去。
12月25日。约克郡,克罗夫特庄园。
福尔摩斯一家三口用过早餐。
迈克罗夫特正在阅读刚刚送来的早报,就听他的母亲说话了。
“飘雪的日子让庄园更安静了,这没什么不好,毕竟我并不喜欢喧闹。”
老福尔摩斯夫人慢条斯理地说着,“正如也从不要求我的儿子们过寻常人的生活。哪怕我的大儿子成立了不说话俱乐部,二十九岁了还沉迷甜味。哪怕我的小儿子二十二岁,正式开始在与罪犯斗智斗勇的路上越走越远。”
迈克罗夫特放下报纸,歇洛克放下茶杯,全都是洗耳恭听的模样,所以母亲的后半段会说些什么?
老福尔摩斯夫人笑着说,“但偶尔,庄园也需要些热闹;但偶尔,我对你们也有些期许。两位先生请回忆一下,这些年你们居然没有带过一个朋友回来做客。
请别误会,我已经不指望你们会和谁结婚,可是难道连一两个挚友也没有吗?”
「那也太可怜了。」
老福尔摩斯夫人露出如此眼神,站起身去外赏雪。
临走前对着两个儿子说到,“我的圣诞愿望,希望明年你们能给我一些小惊喜。”
目送母亲离去,迈克罗夫特与歇洛克面面相视。
迈克罗夫特灵光一闪,“其实这并不难,不是吗?可以请班纳特先生来家里做客。亲爱的弟弟,你应该能把人请来吧?“
歇洛克微笑,避而不答,指了指报纸问,“圣诞夜有什么新鲜事吗?”
迈克罗夫特也没要一个确定答案,准确地说是头版新闻更引起他的关注。
——『惊爆!法国最牢固的伊夫堡监狱被劫,不明劫匪携犯人潜逃中!』
歇洛克看到这个标题,先想起了在里面服刑的斯沃博达。不知伊夫堡监狱闯入的劫匪是谁,越狱的犯人又是谁?
忽而,他想到去年杀局迭起的黑暗古堡。这次的劫狱事件,总不能与呆在伦敦的凯尔西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