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敛将所有线索都重新理了理,再次看了遍各县呈上来却被积压下来的病人数目,发现一个问题。
并不是所有接触过病患的人都会染病。在病人中,孩童与老者居多,妇女其次,青壮年最少。
周禺山就是一名青壮年。
在卫敛读过的医书中,提出过这样一个概念:疾病中会含有某种毒素,有的人抵御能力强,病毒就无法入侵他,有的人抵御力弱,就会生病。
年轻男子体质好,可以抵御住病毒,不染上疾病,但不代表他们身上不曾携带病毒,他们同样可以传染他人。
如此便防不胜防。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妹妹不是被周禺山传染的,而是被母亲传染了。这就说明,这病是有潜伏期的,并且长达六日乃至更久。
无论是无症状传染还是潜伏期漫长,都是相当糟糕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这两者完全可以同时发生。
作者有话要说:
病毒概念是1890年后由外国学者提出的,文中的解释并不规范正确,但是古代背景也不能对病毒认知得那么正确←
文中世界观设定是,普通人包括太医都不知道隔离的概念,也不知道传染的原理,他们闭门不出纯粹是因为害怕而不是懂得自我隔离。不然也不会觉得老郎中是害他们的罪魁祸首了,细心点的小伙伴应该看得出,看热闹的百姓完全是被唾沫横飞的医闹儿子给传染的,老郎中是给人看病被传染的,就很惨。
不用在意那么多,只要记得卫敛是神医就好了!他啥都知道!
第77章哀乐
问得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卫敛问了几句,便决定亲自去周禺山家中看看。
江州共有清平、清宁、清安、清旋、清峦、清远、清秋七个下属县,及一座主城,为知州府所在。
刘仁贵当然不会让自己居住的地方出现病例危及自身,早就下了严令,这段日子凡想进城求医的百姓都被赶了回去,清平县的百姓更是无论有病没病,一律不准出入。而要想去其他州求援,则必须要经过主城,这一道举措可谓是将人的生路都堵死了。
不过这道命令误打误撞,倒是做对了一件事——主城一个病人也没有,也没把疾病蔓延到青州,乃至更远的地方,控制在了江州几个县范围内。
当然这也不能掩盖刘仁贵罪大恶极的事实。他的初衷是自己贪生怕死,所以要把几个县的百姓关起来等死,并没有控制疫病传播的觉悟。
清平县是瘟疫最初爆发的地方,他们自然得去那儿一探究竟。出发前,卫敛下了一道命令,让所有人以布蒙面,将口鼻遮严实了,一路上手不要乱碰,回来后立即清洗干净。
周明礼不解:“这是为何?”大男人有什么见不得人,还得像女子一样戴着面纱?
太医们也不是很理解。在他们看来,卫敛只是个刚及冠的年轻人,或许武功很高,办事也能干,可术业有专攻,论医术,他们这群太医才是秦国顶尖的泰斗。
不给个理由,何以让人信服?
卫敛不语。如今只知瘟疫会人传人,却不知传播的媒介。他曾在医书里看过,病毒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或许是密切触碰,或许是空中飞沫,防不胜防,总之多做一层保险就多一分安全。
但是这些话,说出来也无人能理解。卫敛早便知道师傅来历神秘,给他的那些书也与世上那些粗浅书本不同,许多观念十分超前,哪怕是这群太医也闻所未闻的。
贸然说出来,人们只会当是天方夜谭,更加不信了。
既然解释不通,他就没打算解释。
“照我说的做。”卫敛命令,“从出城开始戴上面巾,一路都不许摘,违者按军令处置。”
想要讨个说法的周明礼:“……”
算了,戴个面巾而已,不是什么大事。
娘就娘点吧。
从主城到清平县也有一段距离,因地方偏僻,道路狭窄,所有人皆下马步行。侍卫们本就一路风尘仆仆,运着粮食等赈灾物资,又严严实实戴着面巾,实在不透气,不少人都走得极累。
人一累,又得不到一个说法,难免会心生怨气。卫敛不是姬越,他于秦国毫无建树,没有那么高的声望,也并不得人心。虽碍于身份无人说什么,面色却明显不满起来。
准确来说,早在卫敛代替周明礼成为此行最高钦差后,就有许多人看他不顺眼,认为是个空降的抢功者。
他们来此救民于危难,公子敛却好像是在胡闹。一句话累的是底下的人,净发些奇奇怪怪的命令,根本不着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