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市中心南路,福寿楼。
连续三日,福寿楼门前宾客如云。
当云中的这些吃货们听说是阳县福寿楼重新开业后,就一窝蜂的赶来了。
几个月没有碰到福寿楼的食物,一些云中的客人早都憋不住了。
听说福寿楼在云中市开业,立马过来捧场。
还有一些阳县本地的时刻,听说福寿楼在云中市开业,也特地赶过来吃一顿。
第一天,五折优惠,就已经吸引了无数的食客。
第二天,福寿楼宴请街道办一些官面人物是时候,食客并未退去,反而增多了不少。
等李林陈老四过来的时候,就看见福寿楼门前的停车场,密密麻麻停满了车。
就连中心南路周边的街道小巷子,也停了满了各种车。
整栋福寿楼上挂满了各种祝贺的条幅。
几人乘着面包车刚到福寿楼门口,就看见任依依带着几个门迎站在门口,朝四周张望。
当看到李林几人从车上下来后,任依依脸上露出了笑容,随后快步朝这边跑来。
“你们怎么才来啊~”
“来迟了,你们就不请客了?”
陈金柱开玩笑道。
“先把香料搬下来吧!”
李林道。
一群人搭手,将香料搬到了后厨。
这时候,收到消息的任俊达也赶来了。
“这些香料怎么样?”
“还不错!”
满仓从几个袋子里挑出不少香料,摆在厨房边上的烘干室中。
“如果都是这个样子的香料,那我们就可以按照之前的约定给钱!”
任俊达也看了一眼这些香料,见满仓点头,对着陈老四等人说道。
与陈老四几人香料相比,李林的香料都是晾干的,根本就不用在烘干,早都拿到另外一个房间储备了起来。
“那行!多谢任老板了!”
陈老四几人客气懂啊。
“走走~上楼吃饭!”
“这个……任老板,我们什么东西都没带,有点不好意思,吃饭还是改天吧!”
陈老四朝周围看了看,有些不好意思道。
实在是这福寿楼太辉煌了,陈老四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建筑,和这么好的装修。
在看看进出福寿楼的客人,再看看自己。
原本打算来吃一顿好的一群人,立马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今天来了,就今天吃!走,我带你们上去!”
任俊达说着,就带着陈老四几人朝电梯走去。
而李林,老早被任依依拉到福寿楼顶楼的茶间。
这个茶间中,除了李林任依依外,还有一位老人在这里等着。
“曹魏的情况怎样?”
李林坐下后,直接向对面的老人问道。
这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纪元中。
“还好!你上去去了之后,我们就能去看守所探望他了!在看守所的生活还不错!”
“嗯~他这个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估计还得需要一段时间,他才会出来!”
李林道。
“行!我下次见他的时候,给他说一声!迟点出来,总比把命丢了好!”
纪元中说完,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李林听到这话无语。
很明显,这纪元中在发牢骚。
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徒弟在看守所多呆两天。
曹魏是得罪了你!
但曹魏手上可是有你的把柄啊!
你不帮忙将他弄出来,还想着要惩戒他,换做任何一个做师父的都有意见。
但面对李林这样的高手,纪元中只有屈服。
而李林也有着自己的苦衷。
这件事情,他又不能直接出手。
动手多了,露出的马脚就多。
“我再去警察局看看吧!”
李林想了想道。
毕竟这件事跟他有关,就算没有曹魏,他也想知道警察将这件事情调查到了哪一步。
“好!那谢谢你了!”
纪元中道。
在福寿楼稍微吃点,李林就离开桌子去警察局了。
而陈老四等人吃完饭后,在任依依的带领下,在福寿楼转了一圈,最后上了福寿楼顶楼的天台上。
天台上是福寿楼修建的一个草坪,此刻正举办者酒会。
所谓的酒会,就是水果酒饮料和点心,供福寿楼吃多了的顾客在这里消食用的。
李林再到警察局的时候,门口的保安已经换成了新的。
见到这新保安的时候,李林在其身上感觉到很明显军人的气息。
警察局调度室内,方局长看着手下送来的资料,微微皱眉。
在他对面坐着一个皮肤干裂的中年汉子。
这人是云中市警察局培养出来的探子,而且此人从事探子工作十几年了。
探子与线人不同,线人是打进犯罪团伙内部。
探子就是探子,通过观察套话,探知他们警察需要了解的情况。
自从上次李林到他这里说过一些一些江湖事情,方局长就将目光瞄向了江湖。
于是启动了捞探子卢峰。
“卢峰,这些都是你打听来的资料?”
方局长点了点桌上的文件问道
“是的!如果最近不是赊刀人重现江湖,我根本就打听不了这么多江湖的情况!”
卢峰喝了一口桌上的茶水道。
“赊刀人?”
方局长喃喃道。
“是的!赊刀人!已经二十几年都没有出现的赊刀人,又出现了!”
卢峰道,抬着头看着远方。
方局长放下手里的文件,也抬头看向远方。
赊刀人!
只有年龄过三十的山村人估计见过吧!
方局长小时候就见过。
而且从小听着赊刀人的故事长大。
小时候,就听爷爷奶奶讲过,倭国侵华的时候,他们的县城就被倭国人占领,全村都在大变天的环境中,惶惶不可终日,村里来了一个赊刀人。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背着各种刀具。
方家赊了一把剪刀。
赊刀人给的条件是,等到人们千里之外能说话的时候,他再来收钱。
邻居家赊了一把柴刀,留下一句,等你们子孙不用柴火的时候,我的子孙再来收钱!
另外这赊刀人给了隔壁村子一小伙子一把砍刀,留下倭国人投降那天,他再来收钱!
每一句箴言,在当时的老百姓眼里就是天方夜谭一般。
然而,不过七年时光,倭国人被赶跑了。
十几年后,方家父母在邮政局工作,掌管着电话交换机,千里之外能说话的梦实现了。
如果说电话在那个时代不算什么,可这人凭什么给他们方家是这样的一句箴言?
至于不用烧柴做饭,那个村子在几十年前都用煤炭,几十年后的今天都用的是天然气。
这一切都实现了,然而那赊刀人不见了踪影。
与方局长听来的故事不同,卢峰是亲眼见过赊刀人。
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一家五兄妹,只有两条裤子。
那一年村里来了赊刀人。
他家里赊了两把剪刀,这是赊刀人在看到他们一家可怜,多给了一把。
留一下一句,什么时候能吃得起饭,穿得起衣他再回来收钱。
此后不见此人的身影。
等卢峰考上大学的那一年,村里又来了以为赊刀人。
玉米卖上一块钱一斤,他再来收钱。
那个年代,玉米才一毛钱一斤,谁都不相信那赊刀人的话。
当时的卢峰对赊刀人只是惊奇而已。
除了这些四处游走的赊刀人以外,还有木匠,乞丐,卖针头线脑的,相士,托钵僧,苦行僧,在那个年代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