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2节
    李氏愕然。如瑾无奈摇头。

    其实也不能怪蓝泽吝啬,家里真的是拮据,来京路上要不遭那场事也不至于这样,总还能宽松一点。

    “那怎么行!”李氏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嫁妆里连张床都没有,过了门让人小瞧啊,侯爷不懂这个可以,你母亲该努力争取一下,就是不打张拔步床,起码也得弄个好木料的架子床。”

    “我母亲把她名下的田产都给我了。”

    “……”

    李氏于是也无话可说。秦氏的情况她多少也知道一些,连所有田产都给了女儿,以后她在侯府里大概就没有私产了,如果不是实在无奈,何至于此。

    如瑾比这位伯母更知道母亲的艰难。她嫁进蓝家这么多年,大半时间都没有机会接触庶务,靠着那点子月银定例怎么能给女儿筹办嫁妆。寻常的殷实人家在女儿很小时就开始准备妆奁了,可秦氏被婆婆和丈夫压着多年,能动用的银子太少。去年管家后才开始渐渐积蓄一些,可来京之后,很快就花完了。名下的田产还是她当年的陪嫁,也不是什么好地。

    所以,秦氏要拿体己给女儿置办家具的时候,如瑾极力阻拦了。

    “伯母不是说缺了什么都给我添么,您看?”

    气氛有些沉重,如瑾笑着打趣李氏。

    李氏苦笑:“我给你打床可以,你真能带去王府么?”女孩子的嫁妆床由亲戚给置办,让人知道了要活活把蓝家笑话死。不是李氏舍不得银子,而是这事不能行。

    “有什么不能,您给打我就敢带。”

    “你啊。”

    李氏也知道如瑾是在开玩笑,越发觉得这孩子可怜。不过,幸好,她今天是受了丈夫所托而来。

    李氏朝外看了看,见丫鬟婆子们都在廊下站着,屋中只有她和如瑾两个人,便将如瑾拉去了里间。门窗都开着,在这里说话只要声音不高,就不会被旁人听见,而且也能从门窗注意是否别人靠近。

    “来,坐,伯母和你说件事。”李氏在靠墙的凉榻上坐了。

    如瑾坐在榻边锦凳上,笑说:“什么事还要避开人,莫非伯母要送金子给我,怕人知道了?”

    “我正是来给你送金子的。”李氏笑眯眯。

    如瑾微讶,李氏的神情可不像是在开玩笑。

    李氏从袖中拿出一个帖子递过来,如瑾纳闷的接了,打开来看,见上头写着几个同姓人名,并列着各人关系,乃是爷爷儿子孙子,另有官府批文行章,这是背面。翻过正面来看,最醒目处写着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处缴纳仓粮多少,也有官批,盖着红印。

    “这……”

    李氏笑道:“你没见过这东西吧?”

    如瑾将手中泛黄的纸又翻来覆去看了一遍,问,“这是仓钞?”

    “你竟认识这个!你家没有做过食盐生意吧?”这回是李氏诧异了。

    如瑾摇头:“自然没有,我家若是经营着盐,我的嫁妆也不会这么少了。是猜的。”

    自来民间商户买卖食盐,要去官府那里办盐引,不然就是贩私盐的重罪。太祖年间边地一直在用兵,所以修改了盐引制度,要商户们去给边地缴纳粮食,缴多少就换多少仓钞,再用仓钞兑换盐引,拿着盐引去盐场支盐。

    于是原本的食盐买卖环节中,就多出了仓钞换盐引这一项。

    蓝家没有插足过这个生意,因此如瑾从来没见过仓钞,不过看见上头写得那么详细也能猜出来了。

    只是她不太懂,为什么仓钞上会写家谱。

    李氏失笑:“这不是家谱,是拿仓钞的人。爷爷没了,转给儿子,儿子没了再转给孙子,官府为了怕别人冒认冒领,就在仓钞上标明这一家的传承。”

    如瑾更不懂了,这么个东西还能当传家宝似的一辈传一辈,怎么不早点换成盐引去领盐呢。她不是商人,可也明白做生意不能一味攒钱,要把银子都用起来才能赚的更多,几代人拿着仓钞传来传去到底是为什么,早点变现不好么。

    看这仓钞上的官府签文,年号还是太祖的,离现在足有八九十年了,当时要是兑成盐引赚了钱,再投到别的生意上,到现在不知道要赚多少呢。

    李氏道:“你这丫头,还知道这个道理。不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仓钞能变成银子是不假,可也得换成盐引才行。若是盐运司不给你换,你去哪里变银子?”

    如瑾震惊的看着手上的仓钞。

    李氏就说:“所以,我说来给你送金子,就是凭这张纸。”

    232 嫁妆添箱

    <!--go-->

    “伯母,您的意思是?”

    李氏拿过仓钞,指着上头几代人的名姓说道:“这户姓董的人家在爷爷那辈是个不大不小的商户,也算吃穿不愁的殷实门户,不过传到现在已经落魄了,这仓钞上写着的孙子如今也是个老头子,得了病没钱治,实在没法子了,就将传到手里的仓钞拿出来求人换银子。”

    仓钞是不能直接换银子的,唯一的用途就是兑盐引。如瑾听到这里隐约明白了几分,现下这仓钞在李氏手里,难道是……

    果然李氏接着说:“我们家里你三叔平日做些生意赚嚼用,街面上认识的人多一些,这个董老头就拐弯找上了他,求他借着咱们家的关系去盐运司走动走动,若是能将盐引换来赚了钱,他愿意把八成收入都分给咱们。”

    如瑾猜也就是这样。

    董老头几代人都换不来盐引,想来是官面上实在无人。而他们这么多年不把仓钞拿出来和人分润,直到现在才肯,也说明是彻底走投无路没银子花了。

    “这……”如瑾不好说话。

    她觉得这事不仁义。这相当于借着官面的关系白占人家便宜,和那些握着权力却不给人换盐引的昏官还有什么区别。

    薄薄一张泛黄的仓钞,即便是用上好的纸张制成的,几十年过去也有了残败之像。如瑾瞅着那东西就觉心酸,人家好好的商户,当年充粮给边地的官兵,到头来换得的却是一张近百年兑不出来的废纸。他们家里落魄是不是也有充粮的缘故呢?

    明显就是朝廷坑了人家。

    李氏捏着仓钞,如瑾不好将心中所想如实告知。总不能说伯母你占平民的便宜吧。

    李氏似乎看得出来如瑾在想什么,慈祥的笑了:“好孩子,你是不是不忍心?”

    如瑾不便明说,只得装糊涂:“伯母,这些官面上的事我都不太懂,听您说了半日脑子里也是一团浆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