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2节
    而中共方面的毫不示弱,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他们的决心,一旦出现什么事,他们肯定不会退让。

    “要出事,要出事,肯定要出事!”在去云南的路上,庄继华忧心忡忡的对宫绣画和梅悠兰说,他所知道的,抗战期间,两党最大分裂就是皖南事变,可皖南事变的起因和时间,他又一无所知,到底是今年发生还是明年发生呢?他在心里琢磨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什么办法,管他的。”宫绣画的语气中包含无奈,现在这个时候还想着内战,她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那有什么事,大哥,别杞人忧天了,多愁善感快赶上李清照了。”梅悠兰拿着本李清照诗词集,正看得津津有味。

    庄继华没有搭理她们,致使发呆似的看着过往的车辆,新修的公路上车辆川急,这些车无一不是装得满满当当的,将那些在仰光下船,经过滇缅公路运到昆明的物资,再经过滇黔公路运往贵州各省。

    远处,田野中,高原上,摇曳的野花在寒风中依旧骄傲的挺立着身姿,红的,黄的,与翠绿的树叶,交相辉映,与远方的白色山头一起构成一幅美妙的高原冬景。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六章相持第六节救亡(一)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六章相持第六节救亡(一)

    随后几个月,庄继华担心的皖南事变没有发生。但山东和华北两军冲突加剧,国军大败,朱怀冰仅带数百人幸免,山东一一五师与苏鲁战区游击支队第二支队在鹅庄发生冲突,八路军再度获胜,可真正的大战却在江苏爆发,陈y粟y指挥新四军先遣纵队八千多人与韩德勤指挥的八十九军独立第四旅总兵力共三万多人在黄桥决战,韩德勤大败,损兵折将两万多人,黄绍紘急电蒋介石指责韩德勤不听调遣,擅自兴兵,韩德勤也向蒋介石告状,指责黄绍紘拥兵自重,坐视友军失败。随着这场大败,江苏政局一遍混乱。

    黄桥决战后,新四军趁机攻取海安、东台等地,在苏北站住脚。蒋介石暴怒之余,下令解除韩德勤职务,从苏鲁战区副司令降职为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任命周嵒为长江北岸防御总指挥。

    山东江苏华北各处都是战败,可在安徽却获得一场小胜,李品仙在十月被调出苏鲁战区出任安徽省主席。与廖磊配合,与皖中的新四军彭雪枫部发生冲突,廖磊集中桂系精锐第七军向六支队进攻,新四军稍有接触后,脱离接触,向豫皖边界撤退。

    敌后冲突加剧,国统区宣传战也就愈演愈烈,gmd吃了亏,宣传上更加不肯让步了,新华日报的问题上坚决要一百万,三厅的出版物开始受到严格清查,贺衷寒接管三厅,郭沫若被降职为副厅长。

    中共方面正准备反击蒋介石的一连串动作时,汪精卫的伪政府在南京宣布成立,汪精卫担任伪政府主席,陈公博担任行政院长,周佛海担任宣传部长,曾仲鸣成为行政院秘书长。

    为了这个新政府,汪精卫可谓煞费苦心,亲自到日本拜会了米内光政等日本政要,接受了极其苛刻的条件,终于让日本人同意由他出面组建新政府。

    可没想到,新政府还没成立,和平功臣高宗武和陶希圣就携带与日本人达成的密约潜逃香港,随后在香港公布全部密约。此举让汪精卫恼羞成怒,这个条约的公布让他所谓的和平救国论彻底没了市场。

    汪精卫新政府的成立让国共双方暂时停火,把矛头指向汪精卫。但底下的风云依旧激荡,新四军撤离皖中根据地后,国民党占领了这块地区,蒋介石感到江苏的部队战斗力还是比较差,必须增调一支精锐部队进入江苏,于是下令,从五战区抽调经过缩编后的四十七军东进江苏。

    为了让李宗昉东进,蒋介石承诺给他补充弹药粮饷,部队恢复为甲种军建制,全军五万人,不过只能到江苏扩编,李宗昉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东进,在新年的第一天越过平汉线,进入大别山区,在大别山修正半个月后,继续东进,就在春节前抵达皖中,三月中旬在庞炳勋部的接应下,越过津浦线,进入苏中。

    四十七军沿途作战三十余次。击溃日军三千多人,消灭日军一千多人,自己的损失达到两千多人。李宗昉的到来,让黄绍紘心中有了底气,四十七军可是威名赫赫,淞沪作战,断后掩护全军,济宁反攻,虞城反攻,部队功勋状就有五份,李宗昉本人也被授予过干成勋章。

    中共方面对蒋介石的增兵举措感到非常担忧,陈粟的先遣队尽管发展到一万余人,可江苏的国民党部队却有近十万人,特别是新增的四十七军,骁勇善战,与日军相较也不遑多让,即便这次东进,他们放弃了重炮部队,可装备也不是韩德勤之流能比的,战斗精神和意志是江苏国军中最强的。

    接着蒋介石有重提将新四军全军迁到第二战区,隶属十八集团军,周en来再度表示拒绝,可这次蒋介石坚持,表示如果不愿去第二战区,可以留在第三战区,但江北部队必须全部撤回江南,新四军不能随便越境作战。这个提议再度遭到周en来的拒绝。

    两党谈判陷入僵局,蒋介石有心在苏北和皖南对新四军全面开战,但缺少合适的借口。黄桥决战后,新四军放回了全部被俘将领,归还了大部分武器装备,黄绍紘和陈y达成协议,双方各守防区,共同抗日。这个协定墨迹未干,现在就撕毁在政治上太被动。

    周en来摸到蒋介石的脉搏,感到就这样僵持下去,于己非常不利,新四军发展虽然快,但部队分散,军部在皖南,周围有十几个国民党师,陈粟在苏北,周围也是大批国民党部队,一旦蒋介石决心反共,这两支部队就变得非常危险。

    此外,在国统区,特别是退到西南后,党的工作开战异常艰难,贵州还稍微好点,四川,特别是重庆。几乎没有丝毫进展,李k农在重庆一年多,也只完成甄别原重庆和四川地下党的工作,在组织发展和宣传上没有丝毫进展。中央把这个原因归结为新华日报未能出版,没有利用国民党内的矛盾,要求南方局,要进一步发动群众,尽快打开局面;另外,中央对新四军的工作也很不满,按照与国民党的协议,皖南新四军不能建立地方政权。因此皖南新四军始终没有巩固的根据地,要求新四军尽快东进北上,到苏北皖中浙中建立根据地。

    拿着中央的电报,周en来顾虑重重,在两党谈判桌上,国民党的态度越来越强硬,这个很坏的信号,而从获得的情报显示,蒋介石正秘派代表到香港与日本人谈判,现在蒋介石掀起的反共浪潮很可能就是向日本人表明态度。

    “e来,中央的指示很明确,项英应该不会再迟疑了吧,他的党性还是很强的。”董必武见周en来的神情,以为他是顾虑新四军内的不同意见。

    新四军是红军江南游击队改编而成,经国共双方商议,同意由叶挺出任军长,原江南新四军总指挥项英出任副军长,按理叶挺也是老共产党员,红军的第一任总司令,可由于叶挺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受到党内指责,愤而脱党,所以现在新四军的实际指挥人是项英。

    项英与中央对局势的判断不同,项英认为日军将大举南侵,部队留在皖南可以趁机消灭日军,获得发展空间,东进和北上,那是平原水网地带,不利于开展游击战争,而皖南多山,利于开展游击战争。

    叶挺则认为应该立刻东进北上,部队留在皖南,周围都是国民党部队,没有发展空间,为此与项英发生矛盾,同时俩人在部队日常事务处理上也发生矛盾,叶挺为此两次向中央提出辞职。在三九年处还脱离部队从皖南跑到武汉,当面向周en来辞职,后来还是周en来亲自送回皖南,为此周en来留在皖南待了一周,就是专门解决叶挺项英之间的矛盾。

    听到董必武的话,周e来在心里叹口气,他轻轻摇头,项英在新四军中的威望很高,中央已经不止一次让他东进北上,但他都拒不执行,这一次,他能否执行,还在两可之间。

    “董老,第三战区最近有没有不正常的调动?”周en来没有把心中的怀疑告诉他,但董必武却从这个问题感到他的担心。

    “没有,”浓重的忧虑也布满董必武苍老的脸:“你认为蒋介石会公开反共?统一战线会彻底破裂?”

    现在两党虽然摩擦不断,可还没有到全面破裂的程度,可要是蒋介石对皖南新四军总部动手,那就意味着两党关系彻底破裂,整个抗日统一战线完全瓦解。

    “这种危险不是不存在,”周en来严肃的说:“蒋介石在各地制造摩擦,在新闻上大规模反共,就是作舆论准备。”

    董必武想了想,淡淡一笑:“现在可不同以往,不是他想就行的”

    董必武的信心是有道理的,这三年时间,华北八路军发展到二十万人,新四军虽然稍微慢点,也从一万多人发展到五万多人,而且在华北,特别是太行山区,八路军的力量强于国民党,这也是国民党频频摩擦失败的原因。

    周en来却不这样看:“如果国民党大规模增兵太行山,还有山东,江苏,江南,一旦破裂,内战重新爆发,抗战的力量将被削弱,得利的是日本人和汪精卫投降派。”

    “只有一个办法,团结各民主党派,揭露蒋介石的阴谋,让他有所顾忌。”董必武坚决的说,周en来想了想,也点点头,然后又说:“电告新四军,必须坚决执行中央决定,立刻拟定北上东进行动计划,并上报中央和南方局。”

    周en来的确是非常了解蒋介石,就在他们商议时,黄山的蒋介石官邸内,蒋介石正召见陈诚何应钦白崇禧和陈立夫还有林蔚陈布雷杨永泰,商议的也是gcd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新四军问题。

    华北八路军已经形成气候,蒋介石绝不容许江南再变成第二个华北,特别是新四军向江北,皖北苏北发展,这块地区是国民党的传统核心统治区,一旦被gcd占据,将来的情况就无法想象。

    “对新四军要准备武力解决,”蒋介石开口就让在座的诸人感到一股杀气:“华北的情况不容在江南出现,因此,如果新四军不服从命令,那就消灭他。”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六章相持第六节救亡(二)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六章相持第六节救亡(二)

    办公室内陷入一遍沉寂。即便在座的都是蒋介石亲信和政府高官,但真要下这个决心,还是很难,蒋介石见没人赞同,便有些不高兴。

    “你们担心什么,有什么顾虑都说出来。”蒋介石冷冷的扫视诸人,房间里的温度顿时下降几度,初春的寒意立刻袭来。

    陈诚看看左右,感到既然是军事解决,那么自己就应该表态:“目前新四军在皖南,苏南,苏北,这些地区的发展很快,皖南的新四军军部大约一万人,茅山地区大约五千多人,皖中大约六千人,浙闽交界地区大约八千人,苏北陈粟部大约七千人,其余各地还有大约一万人左右,其中我军处于优势范围的是皖南,另外四十七军抵达后。苏北我军实力将远超陈粟,而茅山孤悬敌后,在这附近,新四军的力量强于我军。”

    说到这里陈诚抬头看了蒋介石一眼,见他没什么表情,便又接着说:“一旦我军在江南对新四军动手,gcd必定在华北实行反击,山西、河北、山东也必须预作准备,最危险的方面是山西,其中以晋东北为最,在这块地区,我们有晋军阎锡山部六个团,而八路军有十多团,还有抗日决死队,这支部队,gcd大约掌握了三分之二,我们三分之一。”

    他介绍的情况没有让众人轻松下来,与gcd全面破裂所导致的政治风波还没计算在内,即便是军事上,就不占便宜,其他还有外交上,苏俄肯定会作出反应,援助物资和正在兴建的迪兰铁路肯定会无疾而终。

    白崇禧接过陈诚的话:“日军还必须考虑日本人的反应,如果调集大部队对付gcd,趁机发动进攻,我们不能两面对敌。”

    他的话比较委婉,实际也透露了他的真实想法。不赞成现在与gcd全面破裂,白崇禧指挥的桂南战役获得全胜,虽然没有全歼日军,也迫使日军退出广西,全军退到越南,被法国政府遣送出境,可蒋介石不知为何,除了将第五军调出外,依然命令参加桂南会战的其余部队留在中越边境,同时命令他们就地构筑防御工事,又将安恩溥从四十九集团军调出,出任新十二军军长,驻守滇南,所部由滇南守备队和五十八军教导师以及云南保安团改编而成,总兵力达到五万人,还配备了一个坦克团,装备的是云南坦克厂生产的坦克。

    这两支部队留在中越边境的唯一原因就是抵抗来自越南的进攻,可法国战败后,越南境内只有少量法军,别说进攻了,就算防御也做不到。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蒋介石认为法国会和日本人结盟,会同日军进攻,可现在没有丝毫这方面的迹象。

    “委员长的决策英明,”片刻犹豫后,陈立夫站起来表示支持:“这几年,我们在前面与日本人互拼实力,gcd却在后面发展,短短三年时间,就扩充了十倍,长此以往怎么得了,必须进行断然打击,而且我不认为gcd敢全面破裂,陕甘宁是其首脑所在,被我三十万大军围困,如果他们要破裂,那干脆将其首脑一举端掉。”

    陈立夫的态度非常激烈,陈布雷和林蔚却几乎同时微微摇头,他们心里几乎不约而同认为,陈立夫把问题想简单了。两人的动作被蒋介石看在眼里,蒋介石开口问道:“有什么意见都说说,把利害得失说清楚,畏磊,蔚文,你们怎么考虑的?”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如果针对新四军,那么就必须考虑华北八路军的反应,我以为立夫恐怕把事情想简单了,毛z东绝不会坐视新四军被消灭。”林蔚答道。

    “我对军事不在行。不过目前国内的形势是否允许对gcd进行军事打击,还请委员长仔细考虑。”陈布雷说得很婉转,他没有用内战两字,但这实际上就是内战,政治上不允许进行内战。

    “如果要防御华北八路军的反扑,就必须从一战区和五战区抽调兵力,还有九战区,”何应钦补充说,这三个兵力是最雄厚的,特别是后两个,几乎最善战的精兵都在这两个战区:“至少抽调三个集团军三十万人进入太行山,这三个集团军进入太行山后后勤粮饷怎么解决,根本无法解决,我建议,华北不能破裂,改为防范遏制,要打就在苏北和皖南,特别是苏北,要求中共退出黄桥战后占领的地区,交还给国军,否则就坚决开战,将陈粟赶出苏北。”

    何应钦是抓住了蒋介石的心理,知道他对苏北战败耿耿于怀。一定要找回这个场子,但他说明他的态度,全面破裂不行,至少华北不行。

    蒋介石微微点头,至少何应钦这次的建议很合他的心意,他知道在华北八路军占据优势,否则朱怀冰不会败得这样惨。

    “如果是苏北,那么山东八路军肯定会有所动作,”陈诚补充说:“还有撤退到豫东的新四军也肯定会有所动作,应该命令李仙洲和于学忠要加紧防范,此外。军令部得到情报,于学忠部共党分子活动很厉害,应该督令于学忠严加整肃。”

    蒋介石听到这里冷哼一声,五十九军是东北军,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内有批人,一直亲共,特别是那批少壮派军官,他们对扣押张学良不满,而且在西安事变后,中央对东北军一直采取打压政策,这又引起他们更大的不满,结果造成军内亲共力量更加增长,

    “这个问题交给戴笠和徐恩增去解决,不过既然如此,五十九军就靠不住,让庞炳勋部与五十九军换防,另外,四十七军到苏北后,周喦与他们换防。”蒋介石冷静的说,他相信以四十七军的战斗力,对付苏北的陈粟部队绰绰有余。

    不过让他感到奇怪的是杨永泰的态度,自会议开始后,杨永泰始终不发一言,只是默默的听,这可不像他知道的杨永泰。

    “畅卿,你是怎么想的?”蒋介石依旧保持着对他的尊敬。

    “委员长,我认为敬之说得对,目前不能全面反共,最好还是先谈判,逼苏北陈粟退出占领地区,如果不行再作军事解决。”杨永泰缓缓的说:“不过,首先还是要在舆论上做好准备,否则一旦开战,我们会非常被动。”

    “畅卿说得好,”蒋介石有些兴奋,所以忽略了杨永泰目光中的忧虑。他用威严的目光看着众人:“先与他们谈判,同时作好舆论准备,另外军事部署也开始着手进行,敬之,立刻电令顾祝同和黄绍竑草拟一个作战方案,另外电告藤杰暂时不要离开江苏。”

    滕杰调往陕西的命令已经下发,可由于江苏地处敌后他还没动身,陈诚听到这道命令,眼中闪过一道复杂的光芒,陈立夫悄悄瞟了他一眼,陈诚与他交换个目光,然后又心照不宣的把目光移开。

    “委员长,我有个想法,”杨永泰吞吞吐吐的说道,蒋介石有点意外的扭头看着他:“有什么问题吗?”

    “我是想举荐一个人,庄文革,”陈立夫一听这话,脸色刷地一下白了,他知道杨永泰推荐庄继华做什么,果然,杨永泰接着说:“我建议庄文革接替陈部长,主持与中共的谈判。”

    陈立夫差点气得七窍生烟,与共产党的谈判一直是他在主持,期间有两次是陈诚,那是因为要谈的是军事问题,可杨永泰还没完,似乎没有看见陈立夫的脸色,依旧说:“我们与中共的吃谈判一直不顺,多少了些暗亏,只有文革在枣阳与他们交锋,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没吃亏,另外….。”

    这个另外之后杨永泰便没再说下去了,在座的人却都明白这个另外后面是什么。庄继华一直宣称对外不对内,如果让他与gcd谈判就等于逼着他公开站到gcd的对立面,此外,庄继华一向支持国共合作,如果他得知两党破裂在即,那他还不拼命挽救,恐怕到时候不动刀兵就能收获最大利益。

    “嗯,你说得对,就让文革去,立夫,你集中精力抓好宣传这个环节。”意识到这么多好处,特别是将庄继华逼到gcd对立面去,蒋介石就觉得换人千值万值,立刻拍板决定换人。

    陈立夫狠狠的瞪了杨永泰一眼,蒋介石决心已下,再争辩于事无补徒惹他的不痛快,更重要的是,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庄继华公开反共,那是偿了蒋介石十几年的心愿,这个决定就算九头牛拉也拉不回来。

    散会的时候,林蔚走到杨永泰身边,低声说:“一箭数雕,畅卿先生宝刀不老,佩服佩服。”

    说完微微一笑,不等他回答,便转身离去。

    杨永泰冲他的背影苦涩一笑,微微摇头,然后才慢慢登上轿车,离开黄山官邸,陈诚陈立夫站在车前,看着杨永泰轿车卷起的尘埃,心理几乎同时骂道:“老不死的东西。”

    陈立夫看了陈诚一眼,慢慢走过去,陈诚也不言声的拉开车门,陈立夫登上他的车,俩人同乘一车离开。

    陈布雷几步追上林蔚:“蔚文兄,杨畅卿这是什么意思呀?干嘛非要把文革拉进来,还嫌他不够忙吗?”

    林蔚看看左右,见左右无人,便低声说:“畏磊兄,你是君子,那里知道杨畅卿肚子里的那些道道。杨畅卿是反对委员长这个决定的,可他知道,他无法改变委员长的决定,能当今党内改变这个决定的只有一个人,庄文革,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危险最小的方案支持,然后把文革推出来,让他来改变这个决定。”

    说着又看看周围,见其他人还是挺远,然后才继续说道:“其次,是报复陈立夫一下,最后还拉近了与庄文革的关系,这不是一箭三雕是什么。”

    林蔚说完后,看着恍然大悟的陈布雷,心里微微叹息,陈布雷为人方正,不结党不受贿,生活简单朴素,才华横溢,妙笔如花,可要论政治斗争经验,十个陈布雷也赶不上一个杨永泰。

    接下来陈布雷一句话,更让他哭笑不得。

    “唉,挽回这个局面也好,真要打下去,结果会怎样还很难说。”

    林蔚轻轻摇头,这个书呆子,刚才那些人谁不知道打下去结果很难说,何应钦陈诚白崇禧说了一大通军事,目的就是告诉蒋介石,可以打,但要慎重,陈立夫不过是想挽回西安事变中的丢分,另外,恐怕也是对庄继华插手西南党务的不满,想夺回西南党务的主导权。

    想到这里,林蔚不由又想起庄继华,这庄继华也让他看不懂,蒋介石夺了他的兵权和物资处置权,可他就这样算了,似乎没有丝毫不满,要知道这么多兵工厂可是他个人家产建起来的,如今无条件给了蒋介石,现在搞贵州开发之余,又跑到川东督造什么坦克工厂和火箭炮工厂,这两个工厂有这么重要吗?非要他亲自去督造。

    自从去年与苏俄达成协议后,庄继华便一反不亲自管进度的做法,严格监督这两个厂的进度,还不顾洪君器的抱怨,死活坚持将新出厂的两百辆卡车交给胡宗南,并请胡宗南派兵保护,从新疆边界车运到四川,两百辆汽车不够,还强硬的从西南各地抽出三百辆,还幸亏迪兰铁路已经修到甘肃境内,否则不知道还要调多少卡车才能满足需要。

    或许是苏俄也急着要飞机技术,苏俄这次提供设备非常快,大部分设备已经到了,苏俄技术人员也很尽心,设备一到便开始安装调试,并不是象以前那样,非要要设备等到齐后才开始安装。

    不过,对庄继华接替陈立夫主持谈判,林蔚倒是赞成,至少杨永泰有句话没说错,只有庄继华在与gcd的谈判中没吃亏,不过他拿不准的是,对这个明显被当枪使的差事,他会不会接受,林蔚知道,如果庄继华要拒绝,蒋介石还是拿他没办法。

    求月票支持.........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六章相持第六节救亡(三)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六章相持第六节救亡(三)

    庄继华是在达县接到电报的。苏俄援建的t34坦克工厂和火箭炮工厂都建在这里,为了抢在德国进攻苏俄前把设备抢运到四川,排除各方面干扰,动用了五百辆汽车,这个决定让宫绣画都感到不可思议,不可接受,因为需要汽车的地方非常多,滇缅公路,五战区,九战区,后勤部,物资局,可以说到处都需要,洪君器气得跑到贵阳大骂,说他只能用马车骡子车往前线送弹药,可他还是不理会,毅然决然用在这上面。

    对这两个工厂的关注程度,庄继华也超过以往任何一家工厂,要求进度每周报告,他本人几乎每月到工地一次,检查工程进度。有任何问题都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

    庄继华在督查别人,苏俄人也在催促他,要求尽快将b17和p51野马战斗机交给他们,但庄继华却坚持要等工厂安装调试完成才给。

    为此他对几乎是开玩笑的告诉崔可夫:“经过诺门坎战役,米内下台,近卫上台,新任日本外相松冈洋佑也到莫斯科去了,不就是去签订个类似苏德中立条约那样的条约吗,贵国何必这样着急,应该着急的是我们。”

    诺门坎战斗之后,日本要求签订三国同盟,南下南洋的呼声更高了,陆军终于发动倒阁,近卫文麿重新上台,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派松冈洋佑到欧洲,于今年二月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三国同盟,随后命令松冈到莫斯科,与苏俄谈判,争取签订苏日中立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