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4节
    “入口糙,有点伤喉咙,偶尔吃一回还不错。”

    玉米面饼子,王琼姿吩咐厨房做的时候,厨娘特意请示要不要掺点精面进去,王琼姿直接让不用,全部用玉米粉做的,纯粹的粗粮,李逸这家伙吃了近二十年的精细粮食,自然不习惯。

    王琼姿感叹一声:“真是个豌豆公主!”

    李逸不太明白,问:“什么公主?”

    王琼姿把豌豆公主的故事给他简单的将了,然后笑道:“不应该叫做豌豆公主,应该是豌豆皇帝。”

    李逸笑道:“什么人会编出这样的故事来,我比起豌豆公主糙多了,二十床褥子,我的天!”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有点忙,只有一更,后面几天会补上。大家晚安,明天见。

    113、第 113 章

    用过午膳, 王琼姿带着李逸去看了试验田,找了懂农桑的老农给李逸讲红薯、马铃薯, 及玉米等种植的好处。

    李逸越听越欣喜, 道:“有了这些粮食,即使是灾荒年间, 百姓也可果腹!”

    他背了一个竹篓子,亲自在玉米地里采摘玉米。马大成、罗翔等人见皇上下了地,也原样背着竹篓下地,李逸把他们往外面赶:“去去,这么一小片地, 我一个人就足够, 你们去挖红薯与马铃薯。”

    王琼姿则坐在柳荫在当监工,小英打扇,葫芦给她准备冰镇的果子。她扔了一颗金黄的肥杏子进嘴巴, 饱满多汁,带着沁人的凉意,真是无限的享受啊。

    王琼姿招呼葫芦、小英也吃, 小英不吃, 葫芦一点也不客气,嘴里不停, 杏子梅子吃了一大堆,只那红菱没动,嫌弃道:“没有我们玄武湖的乌菱好!”

    这红菱乃是东苑南湖所产,刚采摘来就上了王琼姿的餐桌, 比不得玄武湖的菱角脆爽多汁,但是在甘甜方面并不逊色。

    小英轻拍她的脊背,嗔道:“看你自己的小姐脾气,嫌弃这个,讨厌那个!”

    葫芦躲闪,嬉笑道:“我是跟着皇后娘娘的,自然要尝遍天下美食,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王琼姿笑道:“葫芦一条舌头好用,你既然喜欢尝美食,那以后有什么好吃的我就给你留一份。”

    “娘娘,你还惯着她!”小英不依。

    葫芦得意道:“娘娘对我最好了!”

    两人丫头虽然时常拌嘴,但是感情一直很好。小英日后是要嫁出去,她于针黹女红上十分用心,王琼姿便让宫廷绣娘教小英女红,葫芦爱庖厨,俞氏坤宁宫厨房的事务都交给她。

    主仆三人闲聊,就看到李逸从玉米地里出来,将竹篓交给小太监,然后洗洗手,才走过来。

    王琼姿见他满头大汗,用帕子给他擦汗,笑问道:“累不累?”

    李逸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抹了一把额头,“累,刚开始蛮新鲜的,后面就是又热又累,乏味得很。”

    他看看不远处撅着屁股挖马铃薯的罗翔等人,叹道:“浑汗如雨,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人确实是苦。”

    葫芦家以前就是农户,遇到灾年,父母养不活许多孩子,便把她与哥哥李贵卖到王家,她大胆地插话,“种地是看天收,风调雨顺,农人才能勉强过活,遇上荒年,鬻儿卖女的人多得是。其实就是风调雨顺,日子也不好过,总有纳不完的税。”

    王琼姿笑道:“这就是苛捐杂税猛于虎!”

    李逸认真地点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少些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即使是风雨不调,百姓的日子勉强也能过下去。”

    他有这等觉悟,王琼姿十分欣慰。

    李逸又道:“这些粮食我想种到皇庄去,收集更多的种子,分给农人,在大周推广。”

    王琼姿当然是大力支持。

    晚上,李逸突然问王琼姿要什么奖赏,王琼姿奇道:“怎么突然要赏赐我?”

    李逸笑道:“皇后令人去外国找的这些粮食若是推广给大周百姓,不知可以救多少人的性命,这于大周是有大功,所以值得重重赏赐。”

    王琼姿一时还真想不出要什么,实在是她现在什么都不差,于是摇头,“想不出来该要什么。”

    这是她的真心话,现在确实不缺什么,李逸甚至将他自己的经济大权都给了她,内承运库她现在插不上手,但是李逸把他自己的私库给了王琼姿管。

    大周高祖建国,共有十库,其中以内承运库为主,名义上隶属户部与工部管,实则皇帝派了太监监督,户部与太监共同管理,互相制衡。军费、官员俸禄、皇室开销都从内承运库出。虽然李逸是皇帝,但是他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乱用银子,某些不该用的地方用了,阁老与御史们就会上疏皇帝,指责与批评随之而来。

    自李逸登基后,一面改革内库的管理制度,一面着手建立自己的私库。私库,顾名思义,专属于皇帝自己的小金库,皇帝从中支取银两,只需自己开心就好,大臣再哔哔也没用。

    私库的银子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出自皇庄,到李逸这一代,皇室共有两万多顷皇庄,每年纳粮近二十石,纳银子十几万两,此乃私库大头。二是罪产入库,举个例子,某个官员犯了抄家的大罪,抄来的银子就是入皇帝的私库。三则是各地官员与藩王的进贡。

    此三项收入不可小觑,李逸登基不满四年,私库中已经很丰厚了。王琼姿翻看账本,啧啧感叹,还做什么生意啊,哪有当皇帝来钱快。

    如今李逸的私库已经归了王琼姿管理。王琼姿在官员进贡这一项上砍了许多,很多不必要的东西直接停止进贡,以免劳民伤财。同时她也在想一些开源的法子,投了不少钱在南京、泉州等地开造船厂,还组了一支船队出海,在松江等地办大型的织布厂,货物主要针对海外。

    花出去不少银子,暂时还没看到收益,王琼姿把账本拿给李逸看,李逸随便她折腾。

    是以,这段日子她万事顺心,实在没什么想要的。

    李逸便道:“那你想到了再跟我说。”

    两人吃完晚膳,李逸在灯下批阅奏折,王琼姿则兴致勃勃地在筹谋办瓷窑烧瓷。大周瓷器传承前朝的风格,以单色釉瓷器为主,青花瓷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彩釉瓷器也很美啊,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颜色美不胜收。王琼姿是个大俗人,虽然爱青花瓷的淡雅清新,但是也喜爱彩釉瓷啊,在现代的时候,她去逛博物馆,看到那个清代五彩十二花神杯,小巧玲珑,真想拥有一套啊。

    这么多项安排下去,她手中的人就有些不够用了,只能从李逸那边拨了几个太监过来暂时用一用,好在王琼姿不拘于用人,制定规章,奖罚分明,直接从民间招募人才,进展很快。

    在现代办厂子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她现在基本上等于没有问题,钱财方面足够,宫里的太监出去交际,地方上官员不会无故为难,这几个厂子办下来都很顺利。

    李逸阅批玩奏折后,凑过来跟王琼姿一起看,花出去多少银子他倒不在乎,见王琼姿盘算日后可以挣回来的,他小小地吃惊,“竟然有这么多?”

    “当然,这还算少的,等航路走通了,把咱们的货物卖到外国去,只会越来越多。”要知道未来经济是沿海经济,沿海地带大多比内地发展的好。

    李逸道:“有了这笔钱,我便可以专门筹一支军队,好好训练他们。”

    王琼姿:“军队的钱不是应该从内库出吗?”

    李逸解释道:“我想自己打造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完全属于我,所有的军费都从私库出。”

    海运发达,还需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大,这算是正当支出,王琼姿同意,“可以,给我报账就行,明细要清楚,最好有票据。”王琼姿公事公办,不讲夫妻情面。

    李逸故意哀嚎一声,王琼姿捏捏他的两颊,笑道:“不开源的话,你再攒个三五年,里面的钱可能都不够军费,我想办法挣的钱,肯定不能乱花,你让人整理预算给我,我给你批钱。”

    李逸得寸进尺,讨好地给王琼姿捏肩膀,王琼姿瞟了他一眼,撑着下巴,问:“又在打什么动什么歪脑筋?”

    李逸笑道:“什么歪脑筋,说的那么难听,夫人,若有余款,可否拨些银子建豹房?”

    王琼姿简直哭笑不得,这家伙几次明里暗里提建豹房的事情,从来没有死心过。眼下花出去了大把的银子,还没挣回来一点半点,李逸就在打银子的主意了。

    王琼姿没有明着拒绝他,翻翻账本,指了一个数字给他看,“诺,这都是花出去的,一文钱都还没有挣回来,花钱的事情等咱们回本了再说?”

    李逸一点都不上她的当,道:“先把事情都说清楚,不然等回本了再说,太浪费时间啦。夫人,你就答应吧!”

    边说还边撒娇起来,扯着王琼姿的袖子,将头靠在她的肩膀上。

    小英与葫芦本来在屋里服侍,看到他们这个腻歪的样子,捂着嘴巴,悄悄地退了出去。

    王琼姿被李逸磨不过,只好答应道:“行,行,你先别做小孩子状!你看看自己都多大了!”

    李逸一点也不为耻,立刻拿来纸笔,刷刷写了一行字,让王琼姿签字,这是他从王琼姿处学来的,答应了的事情要白纸黑字写下来,两人签名生效。

    王琼姿看了一眼,不肯签,道:“有条件,你要表现好一点才行。”

    李逸急得不行,“我表现还不够好吗?哪里?”

    王琼姿道:“前段日子波斯舞女、朝鲜美女,我担心过段日子又来几个欧罗巴美人儿,日本美人儿。”

    李逸笑道:“你这又是吃哪门子干醋?”

    “真醋吃,干醋也吃,我要不是在乎你,吃什么醋呀,酸死人了!”

    王琼姿想想,提笔加了几句话,作为建豹房的前提。私库都已经交给老婆管了,李逸现在就是皇帝也没钱呀,无奈之下只好签字画押。

    说实话,王琼姿是不主张建这什么豹房,但是李逸实在喜欢,不能总是拂他的意思,再者有个他喜欢的东西套住他,免得他又捯饬出什么新花样来。豹房就豹房吧,古往今来,养老虎豹子大象的帝王多得是,不差他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出自击壤歌。

    晚上还有一更。

    114、第 114 章

    东苑的日子过得闲适有趣。李逸闲暇时, 还带着王琼姿去附近的村落集市逛一逛,两人带上几个侍卫, 穿上普通百姓的布衣, 行走于民间。

    因王琼姿不喜罗翔、马大成等人,李逸便带上张悦在身边, 本朝的太监有部分是可以由翰林学士教导读书,张悦颇识得几个字,这就派上了用场。

    逛集市时,小到一颗鸡蛋,半斤白菜, 大到一匹马, 一栋宅院,李逸细细地询问价格,再由张锐一一记录下来。

    询问价格之后, 又不好不买,于是乎,白菜、萝卜、茼蒿, 鸡鸭鱼肉等等买了许多。在李逸询问房产经纪时, 王琼姿拉拉他的袖子,悄悄问:“你不会是想要买一栋宅子吧?”

    李逸看看侍卫们背着、扛着大袋东西, 讪笑道:“我就问问,不买。”

    这么一圈逛下来,对京畿附近的物价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李逸道:“这里的东西价格比河北青州等地贵。”

    “天子脚下, 肯定会贵一些,城里与乡下又有差别。”王琼姿想了想,道,“鼓励商事,开通沿海贸易,物价还会上涨。”

    她想起历史上因钱闹出的笑话来,“隋朝末年,达官贵人私铸货币,甚至连百姓都开始造币,钱不值钱了,物价当然会上涨。”

    这样一想实在好笑,好像历朝历代,一旦出现经济问题,很多人想的不是努力发展经济,而是加印钞票,西汉的王莽,搞了个“大泉”换“五铢钱”;

    隋朝不用说,晚唐为增加财政收入,铸造“乾元重宝”,北宋滥发交子,南宋乱滥会子;明清也照样来一套。

    没错,政府是拥有印钞权,可是也不能这么乱来,难道不知道会造成物价飞涨吗?古代虽然没有金融学家分析这些金融问题,但是凭借着朴素的生活常识也能发现问题啊。

    王琼姿盯着李逸看了一眼,这人现在很需要钱啊,她叮嘱道:“你可不能滥铸钱币,一个闹不好,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李逸“切”了一声,“滥铸钱币,治标不治本,我知道。”

    王琼姿再次跟他确认一遍,“你真知道?”

    李逸一副你怎么可以小看人的表情,解释道:“比如说只有五匹马,现有五个要买,他们也只有五贯钱,每匹马一贯钱,现在每人多了一贯钱,这马儿就要涨到两贯钱一匹,是不是这个道理?”

    王琼姿想了想,道:“不错。”

    李逸继续道:“前朝滥铸钱币,未必不晓得祸患无穷,可是到了朝代末期,帝王昏庸,官员贪腐,哪里会把百姓的生死安危放在心上,于是就用着最简单的法子来敛财享乐。”

    他一语说出了真实的情况,王琼姿对这小昏君很有些改观。

    李逸见她呆愣的模样,得意道:“怎么,是不是突然发现你夫君其实很厉害?”

    王琼姿不想他这么得意,道:“还行吧。”

    李逸笑道:“这些道理并不出在四书五经之中,光读书会变傻子。待过个几年,我会逐步改进科举,那些个八股文迂腐,尽是些陈词乱调,靠那些简直是浪费人力物力。”

    王琼姿大力支持,道:“多考考时务,考些于国于民有用的,那些八股文早就可以废除了。”

    李逸笑道:“此事急不来,从长计议。”

    日上中午,李逸让侍卫们将从集市买来的菜蔬鱼肉送给农户们,其中有一位老汉上前一步笑道:“客人可用了午饭?如若不嫌弃,请到我家里来用一些,薄酒勉强可招呼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