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毅点点头,又道:“林生先,我还有几件事情,也想请你一并帮忙。”
林之洋道:“大人请说,在下一定尽力而为。”
商毅道:“首先是我要在杭州城内修建兵营,做为驻军所用,因想请林先生帮我找一批泥水土木工匠,人数越多越好。工钱我自会支付。另外我还要在杭州城内收购一家印刷作坊,也请林先生帮我一并寻找,价钱不是问题,但越快越好。”
林之洋又怔了一怔,也被商毅弄得糊涂了起来,要找泥水土木工匠,他还能理解,这是要盖军营嘛。但要印刷作坊有什么用。
虽然印刷业在江南一带到是非常兴旺,而且利润也还算差强人意,但缺点是规模难以做大,因此也赚不了几个钱呀。不难到商毅是要出书吗?这到也不是不可能,在闲谈中林之洋也知道,商毅正在写一本叫《步兵操典》的兵书,写好了书之后想要出版,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也没有必要买一家印刷作坊来做吧。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即然是商毅需要,也就无条件的给他帮忙。
其实商毅要泥水土木工匠并不是要修建兵营,而是要盖兵工厂。其实军营在城里本身就有,可以直接那来使用。而兵工厂主要生产火器,因此不仅需要较大的场地,而且不能设在城里。商毅连地圵都以经选好了,就是位于杭州城西南,钱塘边的玉皇山脚下。
而商毅需印刷坊当然也不是为了印书赚钱,而且随着自己在浙江的统治稳固之后,肯定还要开设军校和学校,那么就需要印刷大量的书籍教材,还有《步兵手册》和《海兵手册》。当然商毅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目地。就是办报纸。
其实办报纸是商毅早就列入规划之内的一项重要计划,当然这也是穿越者必需掌握的大杀器之一,商毅目地当然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言论自由,传达民意,而是掌握舆论话语权,引导民意。
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商毅深知掌握舆论话语权的重要性,不仅能够为自己造势宣传,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控制民意思想,甚致是煽动群众的情绪,在后世报纸媒体的实际作用,其实也大体如此。
林之洋的效率也不慢,第二天就给商毅找来了一批泥水土木工匠。而这时商毅也以经把整体的规划都以经做好了,因为未来兵工厂将会是商毅集团最大的优势所在,将会在这里生产、研制、试验这个时代最新式的武器,商毅以经淮备有好了几个武器的蓝图,就等着兵工厂建立起来之后,开始进行制造,因此这个兵工厂的安全和保密措施必须要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行。
因此商毅决定,对兵工厂将釆用全军事化管理,外围将修建城墙守护,任何人进出都将进行严格的审查。而兵工厂内部大体分为二个区域:生产区和生活区,也用短墙,壕沟隔开。生产区分为:火药生产制造,火器产品制造,枪炮制造,杂件组装制造四个部份,当然还有相应的试验室和试验场。各区之间也以短墙,壕沟隔开,互不干涉。壕沟还将引入钱塘江水,便于发生火灾时好及时取水。而所有的工匠出入各生产区,都要凭证件通行。
而在工匠的生活区内,还设有店铺,酒楼、庙宇,戏院、医院、澡堂、操场等一些生活设施,同时还有供工匠子女上学的学校,而这些设施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工匠的家属担任。而且厂区内的主要建筑还算釆用砖木混制结构建筑,一方面能经久耐用,另一方面对火灾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总之这一个兵工厂实际以经包罗万象,什么都齐全了,和一个小县城几乎没什么区别了。事实上在商毅做完规划之后,自己也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因为这和自己穿越之前的天朝刚建国时期的情况很像,一个大规模的工厂几乎就等于是一座小城市了。尽管这种规划在天朝以后的发展中证明并不科学,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废,降低了工作效率,但在特定的时期内,还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现在无疑就是特定的时期。
当然像这样规模的工程,又是大量釆用砖木混制结构,因此不是一两个月内就能完成,只能一步一步来,首先把外围城墙修起来,内部结构可以分期分批进行。好在收复了杭州之后,商家军以经积累了白银一百三十多万两,各类粮食近二十万石,还有二万八千多俘虏,无论是资金物资还是劳动力,都是相当充足,只是缺少一批精通泥水土木施工的工匠。人员到位之后,就可以马上开始动工。
商毅花了两天的时间,像工匠们交待了整个工程的情况,并且划定了城墙的范围,工匠们和俘虏劳工们也开始破土动工,制窟烧砖。兵工厂项目,也正式开始启动了。
而这时商毅委托林之洋办的另一项事情也有了着落,林之洋找到一家印刷作坊。坊主姓张,因为有急事需要大量银子,因此作价六千两白银,将作坊出手。正好被林之洋找到了,请商毅去看看,是否满意。
商毅听了,二话没说,立刻带上银子,跟着林之洋去看,而王夫之对印刷作坊也很感兴趣,毕竟他也希望自己日后写成的书可以出版发行,因此也跟着他们一起去凑热闹。
商毅简单的看了一下,这家印刷作坊的规模在杭州也就算中等偏上,占地方圆约有二百平米,五六间房间,还有一个大院子,共有五六十个工匠,一套印刷设备到是全都齐备。因此商毅也十分满意,立刻掏钱,和张坊主办理了移交手续,这家印刷作坊也就立刻易主。
随后商毅在院子里招集作坊里的工匠,向他们宣布:所有的工匠人员全部留用,月钱待遇一切如旧,以后如果工作表现好,还有增加。工匠们在知道作坊易主之后,都有些但心,但听商毅这么一说,也就都安心了。然后工匠各自散去工作。
商毅又来到了帐房,叫来了帐房先生齐文远,还有两名师传级的工匠王松和朱书刚,向他们询问一些印刷作坊详细的情况。
帐房齐文远今年四十多岁,本来是读书人出身,年轻的时候还考上了秀才,只是后来连考十几年,都没能考上举人,也就对科举心灰意冷,于是到这家印刷作坊当帐先生,同时也还兼任校对,检查的工作。因为还是天天和书籍打交道,也算对自己考不上科举付聊以自慰,因此他在这家印刷作坊干了近十年时间,虽然只挂着当帐先生的名议,但大部份的业务往来,都是他在经手。差不多等于是后世职业经理人的角色。
他首先将帐目交给商毅过目,又绍介了一下作坊的业务情况,这家印刷作坊开了二十余年,生意以经做开了,和好几家书局都业务关纟,利润也颇为可观,而且目前作坊里还有三笔印刷业务未完。
商毅也没有仔细看帐本,只是听齐文远说完以后,才道:“齐先生,我没有多时间来管这家作坊的俱体事情,今后你就是这家作坊的掌柜,作坊里的全部业务来往,还是由你来付责,以后我会派人每月来查一次帐。未完成业务也继续完成。并且通知所有的老客户,作坊虽然易主,但业务还可以继续往来。价格条件都不变。另外这个月就先这样,下个月开始,你的月酬,增加一倍。”
齐文远听了,心里虽然也颇为奇怪,如果商毅没空管事,干嘛要买下一个印刷作坊呢?不过即然他给自己加了一倍的月酬,那就够了,管他买一个印刷作坊干什么?
随后商毅又问王松和朱书刚道:“王师傅,朱师传,现在作坊里的印刷制版,是用活版多还是用雕版多。”
第二卷 落日篇 第一一四章 兵工厂和印刷作坊(下)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王松道:“回禀老爷,我们作坊里这两样都有,一般如果求快的书籍或者是一些小稿,都是用活字版,需要印刷质量上成,而且又不求赶时间的书籍,就用雕版。”
商毅又道:“那么你们用的活字版用的字模都是什么材料做的?”
朱书刚道:“回禀老爷,用的都是木活字模。”
商毅道:“有没有用铜、铁、铅模的?”
朱书刚道:“回禀老爷,铜字模太贵,用不起,而铁模、铅模印刷出来的字迹模糊,都不如木模好用。”
商毅点点头,他知道中国是最早发眀活字印刷的国家,虽然活字印刷并没有在中国大规模普及起来,但也绝不是像后期一些砖家所说的那样,中国古代几乎完全没有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当然比雕版印刷要效率高得多,同时最终成本也要低得多。但首先需要制做好大量字模,因此初始成本远高于雕版印刷,而且技术难度也要大得多。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活字印刷书籍只有几次,而且还都是官方组织的。民间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规模简易低级的印刷运用上。很少用来印刷书籍。
事实上从明中期开始,在经济繁荣的江浙一带,用铜活字印刷逐渐出现并流行起来,其中最著名的有无锡的华家、安家,苏州的孙家和南京的张家等,他们用铜活字印卖的书籍流传甚多,印刷效果也很不错。不过中国本身的铜矿不多,而且铜又是流通货币的原材料,正如朱书刚所说,铜字模太贵,用不起,因此铜活字无法大规模应用,一般只有皇家才用得起。
其实铁模、铅模其实也能替代铜模,但由于中国古代主要使用是以烟墨为颜料的水溶性墨水。在木制的雕版上能够表现的很好,但是在金属活字上很容易变成墨水珠子。而且也不能象雕版印刷一样通过简单的压印就能完成转印。拓印也是个很缓慢的过程,为了保证能够有效的印刷,还必须使用吸水性强的纸张,结果就是纸张的背面也会有墨迹,无法做到双面印刷,无形中又提高了印刷的成本。都不如木活字。
当然木活字也有它的弱点:如果用木活字印书,大约印了200部左右,字模的字划就因为吸收烟墨中的水分,胀大模糊。但总的来看,木活字的弱点却比泥活字和金属活字要少得多。因此一直到清代,中国的活字印刷还是木刻活字。但即使是木活字,不管是在明代,还是在清代,终都没有超过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最终退出中国印刷行业,得等到清朝灭亡的前夕。
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古代没有使用油墨。而在十五世纪中期,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创造了以铅锑锡合金字模和油墨为原材料的西方活字印刷术,才使欧州在印刷技术上一举超过了中国。
由于当时正值欧洲文艺复兴前期,古登堡的印刷术出现,使得印刷品的成本大为下降,而速度却提高了许多,从而也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后世有不少学者都认为,欧州能在十六、十七世际取得飞速的发展,缩短与中国的差距,甚至在十八、十九世际全面超过中国。古登堡印刷术的出现,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虽然现在离古登堡的时代以经过去了二百年,但古登堡印刷术却依然还没有过时,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难度,其实中国的印刷技术以经很成熟了,只要弄出铅锑锡合金字模和油墨,即使是没有古登堡印刷机,效率也不会差到那里去。
铅锑锡合金字模是很容易做到的,其实就是以铅为主,加入一定比例的锑和锡。这两种矿产这个时代中国就以经大量开釆了,只不过这个时候锑和锡往往都被混在一起,全当锡矿来用。世界上最大的锑矿——湖南的锡矿山就是在明代开采的,当时就以为这里是锡矿,所以才取了这么个名字。
当然铸字也还有一系列的细节工艺:铅字必须大小一致,字座部分必须完全能够彼此吻合,以便在排字版上能够排列整齐。这需要特殊的工艺设备加以保证,还要有专门的修字工人进行磋磨处理等等,即使是在欧州,全套的铸字工艺也是从十五世纪开始,逐步的改进完善,到十八世纪以后,才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当然铸字的工作就更不用商毅操心,让齐文远去办就行了。
而古登堡印刷术最关建的油墨,在后世也不是什么密秘,其实就是用亚麻油来调制,一直到商毅穿越之前,亚麻油还被用来调制油画颜料。古登堡当年是将亚麻仁油煮沸,冷却到呈暗黑色,以少量蒸馏松树脂得到的松节油精与碳黑搅匀后,放置一段后即成了油墨。
在这个时代,亚麻和松树等原材料都不缺,不过商毅暂时还不打算泄漏油墨技术,因此他只吩咐齐文远,先去铸一百个字模,并且将铅锑锡的配比量告诉他,再三强调一定要按这个配比量进行铸字,在一个月以内完成,然后等着自己试用就行了。同时又给了他两百银子,作为铸字的费用。而自己另外找人去调制油墨,两样分开进行。这样就不怕技术泄漏了。
齐文远虽然也听得一头雾水,但现在商毅自己的东家,又这样吩咐了下来,又拔下了银子,那么自己照办就是了。因此接过银子,立刻去联系铸字工匠。
办完了这些事情之后,商毅也觉得十分满意,这才转道回衙门。
在路上王夫之也忍不住好奇,虽然他不懂印刷,但刚才在作坊里听着,又看过实物,也明白了不少,知道活字印刷如果真正能够大规模应用起来,确实可以使印刷书籍的成本大幅下降,尽管他还不完全明白其中的重大意义,但有一点他还是明白的,书籍印刷的成本下降之后,更多的读书人就买得起书了。因此也忍不住问道:“大人,你真的有办法改进活字印刷的技术吗?”
商毅点点头,道:“这也不是我创造的技术,在泰西诸国中,两百多年以前,一个叫约翰内斯·古登堡的人就发明了这项技术,然后一直沿用至今,我当初游历泰西诸国时,曾听说过这项技术,现在不过是在我中华之地偿试使用而己。”
王夫之听了,也不禁称奇,道:“二百年前便可以发明此物,看来泰西诸国中,到也不乏智能才技之人。”
王夫之跟随商毅的时候不长,但也知道商毅编造的那一番游历泰西诸国的经历,因此两人闲暇无事,也常向商毅询问泰西诸国的风土人情,而商毅也正有意引导王夫之,希望让他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从而来影响他的思想。除了说欧州历史之外,也着重说一些文艺复兴等近时期欧州的思想、文艺事情。当然商毅暂时还不敢说古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制度和欧州议会制度。
虽然王夫之的思想中虽然还带有许多天朝上国的优秀感,但他毕竟是另一个时空里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还不致于把一切海外世界指为荒诞无稽,同时现在也正是求知欲极为旺盛的年经,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而且明朝在总体来说,还算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期,由其是在民间的沿海地区,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在大洋彼岸还有国家的世界慨念。所谓中国长期闭关自守,其实是指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的时期。
同时在商毅的队伍里,不仅有外籍的传教士,还有外籍的雇佣兵,王夫之有时也会和他们交谈,从而也能印证商毅所说的事情基本都是属实。而传教士阿科尼亚通过观察之后,发现商毅对王夫之十分看重,同时他也清楚王夫之在中国算是读书人一类,如果能把他也拉入主的福音之下,也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因此也想办法多和王夫之接触,向他讲说了许多欧州的历史,当然也少不了主的福音之类。
其实在王夫之看来,阿科尼亚属于泰西诸国的出家人一类,也就所谓的洋和尚。佛教不就是从天竺传到中国的吗?而天主教,不过就是另一个佛教而己。因此对他和天主教也不排斥。而且阿科尼亚的宗教态度也确实非常虔诚,对物资生活并没有什么追求,很符合中国人对出家人的要求。中国的读书人其实都喜欢和高僧、仙道一类的人交朋友,以显得自己的清高。
虽然在一开始,王夫之多少还只是出自好奇的心理,但通过多方面了解,慢慢的也开始认识到,中国并不是这个世界中唯一的文明,在西方同样也有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文明世界,是另一种文明。事实上连王夫之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中,他其实以经再把所听到西方文化思想和自己学过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着一些比较了。
第二卷 落日篇 第一一五章 视査海防(上)
交待完兵工厂和印刷坊的事情之后,离林之洋老父的寿诞还有几天时间。商毅决定,先前往昌国卫,视查那里的海防事务。因为这一次是在自己的防区以内视查,因此商毅也不打算多带人马,只带了五团的团长罗远斌随行,并从五团抽调了一个火枪兵营一个长枪兵营,又从骑兵营抽调了两个连,加上段鹏的一个侦察连。共计约二千四百多人。
而杭州的军政大权将由第二团的团长周少桓代理。商毅也着重交待他两件事件,一是加强兵工厂的工程监督,二是对预备军再进行一次选拔。而印刷作坊的事情,交给王夫之和阿科尼亚去付责。
昌国卫在宁波的象山县以南,也就是后世的浙江象山半岛上。离杭州约有二天的路程。商毅在出发之前,对昌国卫的指挥使也进行了一番了解。知道这位指挥使叫沈寿崇,今年三十三岁,是世袭武职,而他的父亲,也就是明末时期的民族英雄沈有容。
沈有容的事迹,商毅当然知道,他干的最著名的事情就是曾率军三次进入台湾群岛,歼倭寇,驱荷兰,成功地保卫了东南沿海及台湾,确定当得起民族英雄的称号。沈寿崇是沈有容的第六子,是受沈有容的荫思,出任昌国卫指挥使,也算是名将之后了。而商毅也因为对沈寿崇抱以了几分期望,如果沈寿崇能有他老爹一半的本事,就算是不错了。来到明朝也有一年多的时了,有能力的文官商毅到是还见过几个,但出色的武将还一个没碰上。
两天之后,商毅也到达了昌国卫,沈寿崇早己得到了通报,亲自率领五百士兵出城数里,等候迎接。
双方见面之后,沈寿崇立刻拜到在商毅马前,道:“末将昌国卫指挥使沈寿崇,拜见总兵大人。”
商毅翻身下马,把他扶起来,道:“沈指挥,不必多礼。”见沈寿崇粗眉大目,略有连鬓胡须,相貌堂堂,到是一个武将的样子。再看他带出来的五百士兵,虽然衣甲都有十分破旧了,但士兵的精神气质到是十分饱满,尽从军容上看,比自己见过的其他明军如左良玉、黄得功、刘良佐之辈的士兵要强得多。看来也是经过了一番严格的训练。
因此商毅也点了点头,道:“沈指挥,你练的人马不错啊。”
沈寿崇忙道:“大人过奖了,末将愧不敢当。”他虽然孤守一隅,但也听说过商毅的名字和商家军的事迹。见商毅虽然十分年轻,身量颇高,身形略为削廋,目光如电,而且举手投足之间,颇有风范,而态度和蔼又全无盛气凌人的样子。
再看他所带来的人马,虽然所穿的衣甲与一般明军不太一样,但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士气高昂,而且队列整齐显然也是训练有素的。而且竟有超过半数的士兵都扛着火铳,大多数都是鸟铳,也有鲁密铳,在铳管上都插着明晃晃的尖刺,还有不少连沈寿崇也叫不出名字来的火铳。也令沈寿崇眼馋不己,沈有容生前就是以善用火器而着称,沈寿崇也深受影响,见商家军有这么多火铳,自然十分羡慕。
双方都客气了几句之后,便在沈寿崇的带领下,进了昌国卫城。明朝的卫所,其实就是一个城市,只还过城里和周边的居民大多都是军户。
进城之后,商毅才发现,城里的建筑、街道虽然也十分破旧了,但还算是十分整齐,而且居民的精神面貌还算不错。路过一个小集市的时候,还十分热闹,足见管理者的治理有方。
来到了指挥使衙门落坐之后,商毅才问道:“沈指挥,你在这里任指挥使有多久了?”
沈寿崇道:“回禀大人,快有二年。”
其实沈寿崇还是崇祯元年的武进士出身,一度做到了承天府留守,但因为性格耿直,得罪的人多,结果被巡按弹亥,贬到浙江来做一个卫指挥使。虽然浙江是明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昌国卫却是在宁波府的南端海边偏远地区,几乎相当于是变相的流放了。不过这一点也和沈有容差不多,沈有容生前也是因为性子耿直,经常受到打压,不然以他的功劳,早就可以升到总兵了。
不过在这偏远地区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由沈寿崇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情也不会有人干涉,因此沈寿崇到了昌国卫虽然不到两年,但积极整备练军,而且为人又公平清廉,虽然也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也使昌国卫的面貌变得焕然一新了。
这次浙江叛乱,昌国卫治下的爵溪所首先响应叛军,举兵叛乱。石浦二所的千户与爵溪所千户交情很好,也打算响应举事。两人还一起写信劝沈寿崇也一起反叛。沈寿崇假意答应,只和其弟沈寿峣带了五十名家丁来到石浦二所,并招爵溪所千户到此一起商议举事的事宜。
爵溪所千户不知有诈,也来到石浦二所。而两名千户见他所带的随从不多,因此也并不怀疑,设下酒宴招待沈寿崇一行。就在酒宴上,沈寿崇和沈寿岳突然发难,用暗藏的贴身短刀杀死了两名千户,告令全所军户,有言反叛者,以此为例。全所的军民震惊,因此也无人再敢举事反叛。
然后沈寿崇又亲自领军,来到爵溪所,将爵溪所千户人头在城外示众,城内军民当即开城纳降,不复言反。于是在整个浙江叛乱其间,昌国卫所辖五所都没有参与反叛。
商毅听完之后,也赞扬了沈寿崇几句。又问道:“现在石浦二所和爵溪所都由谁在镇守?”
沈寿崇道:“石浦二所由所内的五个百户共同带管,而爵溪所因为曾经反叛了,因此由末将的兄弟沈寿峣暂时在城中驻守。”
商毅点点头,道:“你兄弟现在是什么官职?”
沈寿崇道:“是末将手下的一名百户。”
商毅道:“好,我会像朝廷如实反应你的功劳。”
沈寿崇忙道:“多谢大人。”
商毅又问道:“沈指挥,你们卫里有多少时间没有拿了饷银了?”
沈寿崇的脸上闪过一道不自然的表情,道:“回亶大人,自从末将到了昌国卫之后,就从来没有领到也饷银。这两年以来,末将带着军户一起种地打渔为生,才免强支应到现在。”
商毅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这种事情在现在的大明,可以算屡见不鲜了。其实明朝最苦的到并不是百姓,而是军户,百姓没有田种还可以逃荒,可以进城打短工,而军户却不许改变,一但成为军户,那么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就都是军户了。
于是商毅又点了点头,道:“这到确实是难为你了。好吧,在我来以前的事情,不该我管,但从现在开始,昌国卫的月饷,一率由我来支付,只要我还在任上,就绝不会少你们一分。不过这一次我来得匆忙,没有带那么多的银钱,你把士兵名单的花名册给我,等我回到杭州之后,一定命人马上按人数将饷银送来。”
沈寿崇听了,心里顿时一阵感激,这两年来,他在昌国卫里一分饷银都没有拿到,虽然靠着种地打鱼,也能渡日,但卫里的军器、盔甲、旗帜还有船只,全都无钱更新维护,这也是让他深感头疼,见商毅答应支付月饷,自然十分高兴。
当然他在欢喜之余,也听清楚了,月饷并不是朝廷发下来的,而是由商毅自己掏钱支付,当然现在商毅就是朝廷的官员,又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因此沈寿崇认为拿他的钱,也没什么不对。于是沈寿崇又一次拜伏于地,道:“多谢大人。”
商毅笑了一笑,又问道:“沈指挥,你们卫还兼顾海防,应该还有不少战船见!”
沈寿崇道:“回禀大人,昌国卫本有两个水军营,加上辅助的战船一共大小船六十八艘,只是多年缺钱维修,因此现在只有四十四艘能用,共有福船八艘,海沧船六艘,苍山船十二艘、艟矫船十二艘、八桨船四艘,现在都停泊在海巷内,明天末将可以带大人去视查。”
商毅也点了点头,他知道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所编,一个水军营有两个哨,毎个哨有福船四艘,海泛船二艘,苍山船四艘,然后再配有开浪船、八浆船,艟矫船等辅助战船。昌国卫有两个水军营,也就是有四十艘主力战船。不过一共六十八艘战船,居然只有四十四艘能用,这损坏率也太高了一点,不过明天去看了再船再说吧,因此也道:“好,我们明天去看。”
而接下来,沈寿崇又请商毅观看自己的军队操练。
昌国卫的军队操练基本都是以冷兵器为主,主要还是因为缺少火器,整个卫里可用的鸟铳只有六七十杆。总体来看,而且也可以看得出,沈寿崇基本都是按《纪效新书》所讲的练兵之法进行训练,效果也还算不错。商毅估什,比清军虽然还有一段距离,但不在李自成的闯军精锐之下。
虽然士兵缺少实战经验,上了战场之后,还是会大打拆扣。不过基础打得还是很好,有成为一支强军的潜质。当然前提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卷 落日篇 第一一六章 视査海防(下)
虽然商毅对昌国卫的海船并没有抱以太大的希望,但看到了真正的战船之后,还是掩饰不住失望的神情。
只见港口停泊着几十条船只,大小不等,基本上都是首部窄,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只设有前桅和中桅,在船尾还耸立看二三层高的船楼。商毅知道,这是典型的福船结构。一般船上都有二到四门火炮不等。
福船是中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但在明代就逐渐成为海船的主要船型。因为其吃水深,载运量大,船型的长宽比小,一般都在一比四以内,抗风浪性好,因此适合于海上航行,可以作为远洋运输船和战船。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宝船,绝大部份都是褔船的船型。在当时,福船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型。
但现在离郑和下西洋那个年代以经过去了二百多年,而这二百年的时间,正是大帆船技术突飞猛进的时期,和现在欧州的帆船,由其是战船相比,福船在速度,灵活度方面,以经大大落后了。更适合当货船或运输船,而不是战船。
当然能够当货船也不错,据一些历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设有九桅、张十二帆,推算起来,排水量至少也超过一万吨。当然这个尺寸一直都有争议,但有一点基本证实,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船型是二千料的中型宝船,长约二十丈,阔约五六丈,排水量在一千吨以上。
不过就是这样的中型宝船,也是很不错了,按方型系数0.43计算,每艘船的载货量可以超过四百吨,也算是相当大的货船了。而在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中,一共也才有三艘一千吨以上的战船和十一艘八百吨战船。
只可惜商毅现在所看到的战船中,根据目测,最大的几艘也不过就是三十米长而己。排水量顶多也就超过三百吨。而沈寿崇像商毅介绍,这种福船为四百料,是目前明军水师中所用的主要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