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节
    吃饭时,他还特意问寻音:“你知这些本地小吃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似曾相识的感觉?”

    寻音摇摇头:“好像没有。”

    王世虎和赵清海嘴里塞得满满的,不解地问道:“为啥这么问呀?”

    张小北笑着跟他们解释道:“以前我听过一个传闻,一个小伙子吃了一顿带辣味的饭菜,他觉得好吃极了,好吃得想流泪,他转念又一想,自己家里一直都是清淡口味的,他二十年来从来没吃过这样的东西,为什么家里从来不吃辣的呢?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他便去衙门一查,原来自己真不是亲生的,他是被拐来的。他的家乡就在那个专门吃辣的地区。”

    张小北一说完,一连问的疑问就冲他而来。

    赵清海一脸怀疑地问道:“为什么他一到衙门就查清了呢?衙门有那么厉害吗?”

    张小北擦了擦汗,他忘了古今差异了。

    王世虎则问道:“我每次吃到好吃的,也是那种感觉,这是不是说明我也有可能不是我爹娘亲生的?”

    张小北哭笑不得,道:“你肯定是你爹娘亲生的,你瞧你跟他们长得多像呀。”

    寻音听到大家的调侃说笑,却是一脸若有所思。

    隔天,张小北也请大家吃了一顿,接着是王世虎请,最后是赵清海。每次吃饭,寻音都是一边品尝一边细细思索。然而,并没有什么新的收获。大家也习惯了。

    他们这么边吃边逛。四个人进城后先在一家客栈临时落脚,不过府城的客栈比县城贵多了。这还不是城区中间,每人每晚就要一百多文钱。长期下去,他们实在负担不起。

    张小北算了算,现在才是七月中旬,他到八月中旬考试,考完再耽搁一阵,至少得九月初才能离开。这中间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他们与其住客栈,还不如租间房子住。

    其他人也都赞同这个提议。于是,四个人便一起去寻找房子。

    找房子的同时,张小北还顺便去了一趟贡院,他们找房子要以贡院为中心,不能太远。

    最后,他们在茶楼找到了合适的中人。这个中人不是专门干这个的,而是兼职,人家的正职是茶楼伙计。

    他们四人进茶楼喝茶时,张小北想着茶楼人来人往,消息肯定灵通,就顺嘴一问,附近哪里有合适的房子出租,他们只租一个半月。

    那伙计一脸便满脸笑容道:“几位客官,你们真问对人了,前些日子刚好有一个街坊托我把他家的房子给赁出去,长租短租都行,不过,短租要比长租贵些。”

    张小北点头:“短租稍贵些是自然的,哪家有都是这么个规矩。小二哥,我们什么时候方便看看房子?”

    伙计到茶楼外面叫了一个孩子,把钥匙交给他,让他领着四人去看房子。房子离茶楼约有三条街,离贡院也不太远,走路两刻钟左右就能到。

    小孩打开院门,四人进去一看,见是个小院子,院子有些破,里面有口井,有棵葡萄树,此时葡萄藤上还有些没摘完的葡萄。一共有两间正房,一间厨房,一个放杂物的棚子。他们四个人也够住了。

    他们进屋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的东西还能凑和用,灶房里也有锅灶,只是看上去有段时间没用了。

    看完房子,四个人又返回茶楼,跟伙计商量价钱。伙计说没法租一个半月,最低也得两个月。两个月的房钱是二两银子。四人自然要会砍价,好说歹说,把价钱砍到了一千八百文。

    为了安全起见,双方还签了租赁合同,各自签字画押。交完钱后,伙计就把钥匙交给了他们。赵清海又去买了两把新锁。

    有了新窝,四个人就开始分工打扫院落屋子,分配房间。

    在分房间时,四人起了争执。

    主要是寻音与张小北争执,张小北想和赵清海王世虎挤一间,另一间给寻音。寻音怕张小北睡不好,影响考试,坚持要他自己住一间,她住厨房。张小北觉得不妥,她非得坚持。

    赵清海和王世虎对视一眼,两人最后出来说道:“行啦行啦,你们都别争了。这样分:你们两人一人一间,我跟世虎呢就住那个倒座厅,晚上有穿堂风,凉快。”

    这倒座厅就在一进院门那里,上面有顶棚遮盖,后面是敞开着的。

    张小北说道:“那不行,蚊子太多。”

    赵清海道:“你傻呀,不会弄顶蚊帐呀。”

    反正两人是坚持要睡那地方,说既能看门,又凉快。

    张小北和寻音没能拗过两人,赵清海和王世虎又了乐颠乐颠地去抬床,拆门板,本来屋里有个小竹床,但不够两人睡,于是,赵清海把厨房的门板给拆了,下面用三条凳子撑住,一张新床就成了。

    收拾完屋子,三人又开始分头行动,采买各式东西。

    米面粮油青菜都要买,另外还有还要买四顶蚊帐。

    一应生活用品陆续买齐,四人在小院里开始开伙做饭。

    虽然只是简单的米饭就青菜,但大家觉得就是美味无比。

    厨房里的事很快就成了寻音和世虎的主场。其实张小北也会做,但大家都一致驱赶他去读书,到最后,他只能单负责吃了。

    王世虎对吃饭一直怀有无限的热忱,这次,开始对做饭来了兴趣。他在家根本没机会练手,到这里,可再没人管束他。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买菜买肉,然后回来就变着花样做饭。因为他常逛菜市场,还认识了几个本地老太太。再后来,那帮老太太一去买菜就喊他。

    王世虎脾气好,力气大,有耐心听这些老太太唠叨家长里短,还能帮他们扛米扛面拎菜。王世虎的人气越来越旺。没多久,张小北就吃到了东边邻居送来的腊肉,西边邻居送来的石榴。

    张小北对这些琐事操心不多,马上就要乡试了,他得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张小北在认真读书,王世虎在用心琢磨吃,而赵清海则开始捣鼓他的生意。他从成新县带来了一批货物,在府地倒卖得差不多了,也赚了些差价。卖完东西,他又开始倒腾别的。最近,盯上了张小北这类的乡试学子。他跟寻音一起,先去批发了一百多顶蚊帐,在考生聚集区叫卖,小赚了一笔。卖完蚊帐,又开始卖各种考生用得着的小零碎,像是雨伞、清脑薄荷油、蜡烛、扇子、熏香、布巾等等。托两人的福,这些小东西,张小北每样都有了。

    一天,赵清海和寻音出摊回来,神秘兮兮地拉着张小北说,王世虎走桃花运了。他们今日在西市看到他跟一个姑娘并肩而行。

    张小北惊讶地张大嘴,然后问道:“那姑娘是不是很胖?”

    这次轮到赵清海惊讶了:“什么?你也知道了?”

    张小北笑道:“不是,我瞎蒙的。”

    赵清海一脸不可思议:“真是神了,这就是人家说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张小北跟他解释说,王世虎曾跟他说过,他就喜欢那种白白胖胖的姑娘。

    赵清海一脸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没过几天,张小北他们就知道了,王世虎的意中人就是西邻的姑娘,那位经常叫王世虎一起买菜的老太太的孙女。他们三人都见过,长得白白胖胖,圆圆乎乎,看着特别喜庆,跟王世虎走一起,还真有夫妻相。

    三人都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说王世虎这人效率奇高。

    半个多月过去了,乡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考试前,准备工作也不少,首先得去贡院登记报名。

    接着,是准备考试用的各种东西。这次不比县试和府试,那时他们只在里面呆三天,这次可是九天九夜,吃喝拉撒都在里面,一旦进了考棚,无论任何人,有任何理由都不得出来。

    考棚里面没有吃的,食物只能自带。这种天气,带点心容易坏,只能带些烤饼,干馒头,咸菜之类的。不过,里面也能自己做饭,官府每人给发个炉子,像贵族小姐公子用的那种暖手炉一样的炉子,不过,要比那个大些,可以用小锅煮东西吃。

    得知能自己煮东西,张小北除了干粮外就带了一些米面、小锅、木耳、菜干之类的,当然腊肉和肉干也少不了。寻音还特意去给他买了一种油炸的面食,叫油绳。这东西放得煮,既可以干吃也可以和青菜一起煮着吃。另外还有干面条。吃的东西准备好,还有一些治疗头痛脑热的药丸,每样都准备些。另外还有厚衣服,再加两套换洗衣服。

    一切准备妥当,后天凌晨,——八月初九张小北就要进场了。

    第93章 乡试(二)

    作者有话要说:  写完主角生病,我也开始头痛,部分细节,明天再修改。建议大家吃完饭再看,反正我晚饭是吃不下了。

    各郡的学子分批次入场, 张小北在他们这批中,还看到两个县学的同窗, 大家彼此点头致意,便各自入场。

    入场后要检查浮漂,一一照着上面的年龄身高肤色查看。浮漂没问题,接着是搜身,衣服、鞋袜都要仔细搜查, 张小北在众考生脱掉鞋子检查时闻到一股十分难闻的脚臭味, 不由得皱皱眉头, 都是读书人, 能不能讲点卫生?那些负责搜查的士兵,估计也习惯了, 面不改色眉头不皱,一个挨一个地继续搜查。衣服鞋袜之后, 还要查头发, 用一根发钗,叉叉头发里面有没有夹带。

    最后一关是检查考生的篮子,因为要在里面呆几天,大家带的东西又杂又多, 他们查得又细, 这么一通查下来, 着实费了不少时间。

    张小北的两个篮子被翻得乱七八糟的。馒头点心被掰碎了,药瓶也打开查看,甚至有大些药丸也被捏开了, 尽管那人又给捏上了,张小北也不打算再吃了。

    检查通过后,大家提着东西拿着考牌开始找自己的号舍。

    张小北的号舍处在中间,号舍很狭小,有上下两片板子,上面的是桌子,下面的是椅子。左边还有一个水缸,里面装的是清水,缸下面有一个灯笼,身后有一小块空地用来放置东西人。

    等考生们找到各自的号舍后,便有人开始发草稿纸、蜡烛和炉子。

    一切就绪之后,考棚便落锁了。从现在开始,直到考试结束,无论是谁,有任何事都不得离开。包括考官和监视的士兵也是一样。

    大家都安静而紧张地坐在自己的号舍内等着考官发卷子。

    过了一会儿,卷子发过来,张小北拿来看,第一场考的是都是四书里面的题,题目三道,经义四道,五言诗一首。

    张小北先认真审题,然后闭目回忆以前所学的内容,先在脑中打腹稿,打完腹稿,再写在草稿纸,他准备下午再誊抄。

    等草稿写完后,他开始觉得腹中有些饥饿,便吃了一个包子,一个煮鸡蛋,喝了一杯水。他正在吃饭,就有考生举手向考官示意要上茅厕,考官发给他一个木质的牌子,那考生就拿着牌子去厕所了。

    之后,也陆续有考生举手示意。然后,考棚里的味道就开始一言难尽起来了。

    张小北皱着眉头,也举手示意,领了个“出恭入敬”牌去了一回茅厕。

    回来后,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捏着鼻子,忍了一会儿,决定燃一根香熏熏。

    香燃起后,闻道比刚才强少许。他赶紧誊抄卷子,抄完晾干墨迹放到一边。

    第一天,张小北只做了两张卷子。做完之后,到吃晚饭时,他发现自己是一点胃口也没有了,考棚里的味道比上午难闻多了,熏香也遮挡不住。但不吃不行,他捏着鼻子吃了一点干粮。接着,把东西收拾好,木板放下来,开始睡觉。

    众考生有挑灯夜战的,也有蒙头呼呼大睡的。张小北不打算夜战,这些试题,他白天的时间足够用了。可是他睡不着。因为考场里的呼噜声、磨牙声、说梦话的声音此起彼伏,跟他们一比,王世虎和赵清海的呼噜简直不叫呼噜。不光有声音,更难受的是各种味道,茅厕味、各种食物的味道、汗臭味还有脚臭味,张小北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

    他用手帕捂住鼻子,再用衣服蒙着脑袋,强迫自己入睡。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张小北醒来,又是用薄荷油清脑,又是吃丸药,然而都是收效甚微,他依旧头脑昏重,而且还隐隐有些头痛。他心里暗叫不好,这才第二天,后面还有七天呢,可怎么熬。

    他坐下来闭上眼睛,尽力平复心绪。

    他寒窗苦读六年,就为了今日,岂能因为环境不好就倒下。不能这样,一定要战胜它。

    张小北给自己做好足够的心理建设,又洗了脸,清醒清醒脑子,这样才感觉稍好些。趁着上午精神还行,她赶紧做题,誊写。

    他再去吃饭时,发现昨天点心已经开始有异味了,他用炉子和小锅煮了干面条,卧了个鸡蛋,面条只吃了两口,鸡蛋强迫着吃下去了。他的身体需要营养,必须得吃。吃完,答题,答完吃饭,然后睡觉,又是昏昏沉沉地一夜。

    终于熬到第三天黄昏时分,考官命人开始收卷子。考生们可以在考棚内自由活动一会儿,大家在里面走来走去,互相搭话聊天。

    张小北左边的考生也跟他说话,此人姓陈名复,今年十六岁,山阳县人士。

    两个互通了名姓后,陈复一脸担忧地道:“我真担心这后面六天能否熬过去。”

    张小北也有此忧,不过,他还是勉强笑道:“没事,也许熬过几天就适应了。”

    陈复苦笑了一下,没接话。

    或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两人的关系亲近不少。张小北煮饭时,还请他吃了一碗油绳炖白菘,他也请张小北喝了一杯茶。

    吃完饭,两人便各种回号舍去睡觉了。

    八月十二是第二场,试题是经义,策论,律法和诗词。

    题目有些偏,但张小北觉得尚能应付,阻碍他的是他的身体的适应能力。他暗自苦笑,他早知道科举需要好身体,但还是低估了考试环境的恶劣。他现在不光头晕头痛,还时常感觉恶心,身上冷汗直流。他只好换了一身干净衣裳,又吞了几片药丸。趁着身体还行,赶紧做题、誊写。

    第二场还没结束,考场里已有三个人被抬出来。这些人哪怕生病也不能出考场,只能被抬到一旁的房间休息,那里有大夫给看病开药。至于能恢复几成,那就看各人的造化了。

    第六天时,张小北隔壁的陈复倒下了。

    他被抬走时,还苍白着脸对张小北小声说道:“再坚持三天就好了。”张小北看着他被士兵抬走,一脸地怅然。

    他揉揉发胀的脑袋,不住地告诉自己,再坚持三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