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6节
    山东出这么大的事情,将来事情平息了, 肯定是从上到下的大清洗,刺史和属官肯定都要换。

    李从嘉摇头说道:“不是那边,赵匡胤速度还没那么快, 是国师,他……他带着雷有终把建昌府给打下来了。”

    赵普一脸懵逼:“什么?”

    李从嘉看到赵普这么惊讶的样子就放心了,想当初他也是这么惊讶的,之前大理发来国书他还以为是因为那些土人四处逃窜,释雪庭是在追逐他们的时候才跟大理起了冲突。

    也正是因为这样,李从嘉才没打算理会大理的诉苦,结果谁能想到释雪庭直接将建昌府拿下来了呢?

    李从嘉想破了脑袋都没想到释雪庭好好的怎么会跑过去打建昌府呢?

    不过不明白归不明白,一点也不妨碍李从嘉就此将建昌府划归己有,都打下来了当然就是我们的了!

    至于大理发来的国书……还是等释雪庭的解释来了之后再说吧。

    释雪庭没让李从嘉等太久,很快写了一封信给他,李从嘉不止一次觉得释雪庭不肯进入朝廷序列是非常聪明的一件事情,否则他就得给自己写折子,而折子是会被内阁那些人看到的,看到之后是赏是罚,就不是李从嘉说了算的。

    李从嘉拆开之后发现释雪庭依旧是用左手写的,上面详细写了一下经过,原来之前释雪庭到了岭南之后也没有上来就打打杀杀,主要是对土人进行了拉拢分化,李从嘉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得皱眉,大唐……不,不仅仅是大唐,之前历朝历代对岭南基本上都采取的是拉拢的态度,分化也做过,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释雪庭带着人和武器过去在高压之下,肯定是释雪庭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可是等释雪庭走了之后,他们自然还会故态重萌,所以拉拢分化根本没用,只能将这些人全部抓起来,就算不杀也要给他们换一个地方才行。

    李从嘉皱着眉继续往下看,结果看着看着他就不由得张大了嘴巴,他发现他还是小看了释雪庭,就说嘛,释雪庭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么多年来,对岭南土人只是单纯的拉拢没有用呢?

    释雪庭的确没有单纯拉拢土人,他直接用糖衣炮弹腐蚀土人!

    土人因为在当地能够自给自足,就算给钱也未必能够买到什么东西,所以对金钱是十分淡漠的,然而他们能够抵抗得了金钱,难道还能抵抗精美的器物和衣服?能够抵抗精致的食物?

    有了这些东西开道,释雪庭到了那里最先做的并不是打架,而是拜访首领,并且说道:“大唐对待各个民族都一视同仁,甚至在某些方面少数民族还会得到一些优待,你们在山林里躲藏了这么久,缺衣少穿,守着这么大的宝地想要吃饱都不容易,为什么不愿意走出来呢?”

    土人首领对释雪庭很客气,第一因为释雪庭长得好看,第二就是……释雪庭武力值高,土人首领看到释雪庭的时候,就很想将人抓过来,结果一连派出去了好几个高手,都被释雪庭撂倒,然后他就看到了释雪庭带着来的那百十来个人高马大的随从,在看看自己身边瘦小的护卫,当时就十分后悔,好在释雪庭是个和尚,看起来还很和气。

    土人首领桑杰用蹩脚的中原话说道:“我知道你们中原富庶,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山林中生活,祖祖辈辈都是如此,我不会破坏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的。”

    论打口水仗,释雪庭从来没怕过任何人,他微微一笑说道:“祖辈的规矩也是他们自己制定的,难道首领就甘于一生平凡?若是首领能够让族人吃饱穿暖,想必百年之后,也会和你们的祖辈一样被供奉起来,被世世代代的族人纪念。”

    桑杰听得怦然心动,不过他看了看释雪庭身后的人,还是保守说道:“我不知道这里有什么你们想要的,我也不打算跟汉人合作。”

    释雪庭不在乎他的拒绝说道:“大唐想要的很简单,就是想让你们帮忙种粮食而已。”

    桑杰明显不信,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只要帮忙种粮食?更何况,这大山里面怎么种粮食?这群汉人一定都是骗他们的!

    桑杰一怒之下就准备将这些外人全部打出去,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世世代代的生存方式,只要不面临很大的生存威胁,他们是不会愿意改变的。

    然而释雪庭就是他们的生存威胁,好言好语的劝没用,那就打吧。

    基本上许多国家都已经知道火药的存在,然而岭南人不知道,所以在听到爆炸声的时候,这些山猴子险些被吓尿,好多人直接跪在了地上,冲着大山磕头。

    就连桑杰都不例外,释雪庭大为意外,过了一会才明白,这些土人还停留在一个非常原始的状态,遇到不知道的东西,他们只会认为这是山神爷的愤怒。

    释雪庭让人停止攻击,桑杰傻傻地看着释雪庭问道:“刚刚那是山神打鼓?您是山神?您是来试探您忠实的奴仆的吗?”

    释雪庭倒是很想直接承认,毕竟这些人信仰山神,那么对山神的话绝对是言听计从,只不过,释雪庭一想到冒充山神的结果可能就是将来被供奉在破旧屋子,或者是某个土地庙中,他就觉得算了吧。

    释雪庭摇了摇头,没说话,桑杰咽了口口水:“那您是……山神的使节吗?”

    咦?这个可以有,释雪庭微笑着,依旧没说话,反正无论怎么样都让对方去猜就行了。

    山神使节比大唐皇帝使节的身份好用多了,于是桑杰老老实实,连他手下的土人都老老实实。

    于是释雪庭就开始顶着山神使节的名头开始招摇撞骗,他将这些人全部忽悠出来,找了一块平原,然后让手下一个校尉看着这些人建城!

    其实岭南也不是没有城池,只不过释雪庭一开始的目标就不是那些地方,毕竟想要都打下来,仅凭着三千人不可能,他不如先找一些荒山野岭,建城,然后让土人开垦田地,至于吃的用的,手中有密旨,还怕周边那些城池不配合?

    就算这些城池不配合,雷有终可是在雅州的。

    城池建设跟荒地开垦几乎是在同时进行,只不过,总有一些土人不吃他这一套,毕竟不是所有的土人都崇拜山神,有一些部族是崇拜火神和水神的,释雪庭既然已经成为了山神使节,想要冒充火神水神基本不可能,那就二话不说直接开打,打完之后,这些土人就是奴隶。

    只不过有一个部族比较狡猾,他们压根就没打算跟释雪庭死磕,人家在听说释雪庭已经连扫了十个部落之后,转头就带着人跑,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一跑就跑到了建昌府。

    释雪庭带着令牌前去建昌府要人,让他意外的是建昌府的官员居然十分强硬,不仅不交人,还试图将释雪庭捉拿起来,嘴里还叫嚣着:“我们公主是皇帝宠妃!”

    释雪庭:……

    是皇帝的妃子没错,但是宠这个字大概是可以去掉的。

    只是虽然心里知道是这么一个情况,释雪庭还是很不爽,尤其是跟李从嘉分别许多天之后,转头就听到有人喊着段素素是李从嘉宠妃,他心里能痛快才怪。

    他不痛快了自然也要对方更不痛快,只是他手上现在连三千人都不到了,不管天策府和火器营的士兵多么厉害,也不可能做到打仗无伤亡,只不过伤亡比较少而已。

    所以释雪庭冲冠一怒就找到了雷有终,雷有终看到释雪庭的时候十分惊讶,一直以来他都不算大唐军功阶层最顶级的那一批人,对于释雪庭了解不多,只知道释雪庭救过皇帝,至于释雪庭打仗很厉害的事情,他也只是听说过,如今见释雪庭身负重任,他想了想,如果不是李从嘉昏了头,那么就证明释雪庭的确有本事。

    当然这个猜想在知道释雪庭已经连续重新建立了三座小城之后就得到了证实,雷有终变得对释雪庭十分尊敬,尤其是当释雪庭说道:“兵力够吗?去打建昌府。”的时候,雷有终整个人都兴奋的喘粗气。

    他来这里时间并不长 ,将近一年而已,然而见识过繁华之后来到这样偏远的小城镇,哪怕有着将来能够建功立业的信念支撑,对于雷有终来说也十分难熬。

    如今总算是能够见到曙光,雷有终怎么可能不兴奋?只不过,经历过那么多之后,雷有终也学聪明了,在最初的兴奋之后,他问道:“没有旨意,私自出兵,只怕上面要降罪,而且罪名不小,不如我们先请旨?”

    请旨?别闹了,释雪庭多了解李从嘉,他敢请旨,李从嘉就敢直接拍掉所有反对意见,直接派兵来攻打大理!

    现在山东士族的事情说不定还没解决完,李从嘉再用兵,岂不是给那些杀人不见血的儒生送去把柄?释雪庭怎么可能拖李从嘉的后腿?

    释雪庭果断说道:“不必如此,我身负密旨,能够便宜行事,若是雷将军担心的话,不若雷将军招来一二心腹协助我,你就不要出面了,届时就说我挟持你威胁他们听从我的吩咐?”

    雷有终:……

    这个方法其实很糟糕,但终归是个借口,如果雷有终怕担责任的话有这么一个借口在,完全可以把自己摘出去。

    雷有终十分纠结,功劳谁都想要,但是他之前犯过一次错误,现在被贬到岭南虽说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如果一个弄不好……在惹恼了上面,恐怕就真的翻不了身了。

    释雪庭也没催他,这个决定的确不容易做,他也不能给雷有终什么承诺,因为现在谁都说不好打建昌府会不会顺利,打肯定是能打下来,但是打的过程中会损失多少士兵就说不好了。

    最终雷有终咬牙说道:“国师,我是个老粗,说话比较直,你也别太在意,这些兵都是我亲手带出来的,交给别人我不放心,我跟你去!”

    释雪庭问道:“就算可能会被问罪?”

    雷有终咧嘴一笑:“富贵险中求,人生有选择的机会不多。”

    “好!”释雪庭这才说道:“冲雷将军这句话,日后若是上面怪罪下来,我定会保雷将军不被牵连。”

    雷有终知道释雪庭的承诺分量多重,反正这些年来,但凡他承诺过的,到最后都一一兑现,只不过能够得到他承诺的人很少而已,雷有终肃颜站起来拱手说道:“多谢国师。”

    释雪庭说道:“这次我来带了不少火器,想来对付一个建昌府还是可以的,打铁需趁热,不如我们现在就研究一下如何攻城。”

    雷有终直接让人将舆图搬了上来,释雪庭一看到那张大理全境的舆图以及上面那些用来定位的磁石,就知道雷有终怎么打大理研究许久了。

    释雪庭虽然不认为自己的军事素养不如雷有终,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不过雷有终对大理可能更了解一些,所以他只是安静听着雷有终说。

    “不瞒您说,建昌府几乎可以说是大唐攻打大理国的必经之路,大理这一年一直在修建昌府,想来也是在预防,不过就我看来,有火器在几乎不是问题。”

    是的,以前打仗最难的就是攻城,尤其是遇到防御措施比较好的城池,攻城几乎就是用人命去填,现在却是守城一方的噩梦。

    释雪庭看了一下雷有终打算派的人数以及攻打方式,忍不住问道:“你是想要将大理都打下来吗?”

    雷有终抓着头憨笑:“既然打了,就……”

    释雪庭不为所动:“不要另生枝节,打下建昌府就可以了。”

    打建昌府还有理由说对方包庇人贩,如果继续往大理打,那就是……趁火打劫了,反正先拿下建昌府,如果想要继续打呢,李从嘉自然会派人过来,如果不继续打,那也给大唐拿到了一座边陲重镇。

    释雪庭和雷有终本来以为建昌府可以说是手到擒来,只是攻打一个城池的话也没带太多人,然而在攻城的时候,释雪庭发现火器对于城墙的损坏十分有限,不由得微微皱眉。

    雷有终有些傻眼:“这……这不对啊,火器怎么就这点威力?”

    释雪庭眯着眼睛看了看说道:“大理这是早有防备,外墙和城门都灌注了铁水,我这次带过来的火器便携居多,火力多少有些不够。”

    毕竟释雪庭就带来三千人,而且还是秘密行军,一路上几乎没有惊动地方,怎么可能带很沉重的火炮之类的?最多也就是带点多炮筒。

    雷有终有些发愁:“这样的话,我们手上的火器不够啊。”

    为了安全着想,地方军手里几乎没有火器,有也是最基础的那种,基本上就是大唐有新的更强悍的武器研究出来了,旧的威力稍弱的才会慢慢普及全军,基本上地方军队手里的火器跟李从嘉手里火器营用的至少差两个档次。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防止地方做大,可现在问题来了,雷有终手里的火器威力不足,想要轰开城门就要用更多的火药才行。

    释雪庭也不慌,直接让雷有终搞来了原料,他知道之前最原始的火药配方,虽然说跟现在的没办法比,终归也比没得用强。

    建昌府的官员死守城池,本来想要派人出城去求救,结果释雪庭和雷有终压根都没打算给他们求救的机会,直接坏心的将四个城门全部堵住,每个城门都有火器瞄准,只要有人试图出城就会轰上去,而东城门则是主要攻击地点。

    建昌府的官员此时十分绝望,他们原以为释雪庭跟那些土人只不过是部落之间的斗争,结果谁知道居然惹到了大唐的官员?

    他们就算再傻也看得出释雪庭肯定跟大唐官员有所关联,否则他怎么可能有火器?更不要提都是大唐官兵在攻打建昌府!

    有了释雪庭临时配置的火药,建昌府城破也是理所当然。

    释雪庭在信上详细说了整个作战过程,并且将所有责任都扛了起来——他也不怕扛责任,他无官无职,不过是个国师,就算降职还能降到什么地步?

    李从嘉将他剩下说的那些十分肉麻的话给留下,然后捏着这封信去给内阁看,毕竟内阁已经在怀疑释雪庭为什么要打建昌府,甚至怀疑是李从嘉暗中让释雪庭去找大理麻烦的。

    对此李从嘉觉得很冤,他只是让释雪庭去搞定岭南啊,他们顺便搞定了建昌府他也是没想到的。

    内阁四位辅臣看完长信之后,一时之间都颇为无语,他们深深觉得以前真是看错释雪庭了,他们本来以为释雪庭应该是比较冷静自持的那种人,结果没想到发怒起来更可怕,李从嘉也不过就是过过嘴瘾,这位直接付诸行动了啊。

    王溥看了看另外三个人,发现范质和魏仁浦正在头疼,赵普资历不够不敢说话,于是他直接说道:“陛下要派何人去?”

    李从嘉想了想说道:“建昌府跟大理接壤,人选一定要仔细。”

    范质等人无力吐槽,那是跟大理接壤吗?人家原本压根就是大理的城池好嘛?

    李从嘉见没人反对便说道:“建昌府不如也同其他边境城市一样,弄成驻军之城,里面不留百姓,百姓全部迁出来。”

    魏仁浦问道:“迁出来?要迁到什么地方呢?”

    岭南那边因为山多城池不多,迁到别的城池的话,他们还要担心这些大理人会跟原住民起冲突,到时候要怎么管?

    李从嘉很淡定说道:“国师不是建了三座小城吗?把他们打散迁到小城里面,让他们去种地!表现好的会给大唐户籍。”

    赵普有些疑惑:“种地?为何要种地?”

    “咦?你们不会不知道吧?岭南那边的稻子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现在种上还能赶在冬天之前收获一次,要不是为了这个,我怎么会让国师带人去岭南?”

    范质等人一脸懵逼:所以,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就因为你们两个想在岭南种粮食?

    就在李从嘉思考建昌府要不要重建城墙的时候,鸿胪寺卿急匆匆赶来说道:“陛下,高丽发来国书,要讨论有关山东诸州事宜。”

    李从嘉:?????

    第198章

    李从嘉听了之后挑眉问道:“山东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鸿胪寺卿也很茫然啊, 突然就收到了这么一封国书。

    李从嘉见他不知道便问了一句:“国书是何人带来的?”